“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全会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特别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是继续深化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布局的表现,也是加快解决制约强国建设基础性战略性关键问题的重要举措,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指明了方向。”2024年10月9日,
1182.92公斤!2680万元! 2024年10月9日下午,在河南省鹤壁市钜桥镇刘寨村千亩大田里,河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玉米新品种YD268棵棵挺拔、穗穗饱满,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等单位的测产专家,和来自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江苏、安徽的种子经销商及种粮大户400余人汇聚在此,共同见证YD268的机收籽粒现场测产。 经过收割机现场
三农承载的历史脉络与理论内涵,为建设三农学奠定了学理基础。三农学将是这样的一门学问,它既可以和当前已有丰富积累的农经学科相互兼容,又能突破当前农经学科以引进西方农经研究为主所带来的局限性,建立真正的理论自主性,将中国三农厚重的历史与实践居于理论创造创新的核心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明确建立一个合理的学理体系,是三农学不断发展、实现其历
摘 要:稳步提升粮食产能,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新时期新形势下,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难度加大,河南省面临着资源刚性约束趋紧、科技装备水平不够高、动力机制不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不足等多种制约和挑战,需要聚焦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充分挖掘单产潜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激发抓粮种粮积极性,优化品种品质结构,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关键词:粮食产能;粮食安全;河南省 稳步提升粮
摘 要:建设农业强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加快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发现,河南省农机装备产业产品结构、主体发展、聚焦发展态势良好,但整体竞争力较弱,专精特新企业较少,产业链短、链弱,存在科技创新水平不高、产业链协同发展不够、高层次人才支撑不力等制约。加快河南省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须集中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加强产业链协同治理,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强化一揽子政策支持。 关键词:农机
摘 要: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相应贡献。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如何保护农民利益、如何避免耕地非粮化非农化以及政府如何作为等困境。需要因地制宜确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保障农民利益,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提供各种保障,加强人才和组织建设。 关键词:工商资本;农民利益;乡村振兴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以来,出
摘 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根基所在。河南省信阳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良好、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发展不够充分、管理不够规范、收入增长难以持续等问题,应坚持党建统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多元发展,坚持统筹发展,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集体经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
摘 要:近年来,绿色食品因无污染、安全、优质、健康、营养的特点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绿色食品产业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立足郑州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和价值,针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从激发市场活力、优化顶端设计、完善人才体系、提高认证规模、落实证后监管、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力,推动郑州市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郑州市;绿色食品;高质量发展 绿色食品是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特定方式
摘 要:河北省承德市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主要生态屏障,其绿色有机农业不仅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发展阶段,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承德市绿色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应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人才,攻克核心技术难题,以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态系统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有机农业;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
摘 要: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村民精神面貌的提升能够推动乡村治理,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乡村凝聚力和乡村治理效果。传统德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资源。河南省息县弯柳树村将传统德孝文化融入治村过程,解决村民思想问题,提高村民个人素养,通过扶“心”扶“志”,激发村民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鼓励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
摘 要:在乡村振兴与国家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战略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部分。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之一,数字化转型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调研发现,数字化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甘肃省庆阳市乡村治理的各个方面,在智慧党建、“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村务管理、基层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基于数字
摘 要:通过对广东省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背景下和美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从螺洞村的实践来看,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和美乡村建设应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前提,以生态旅游为亮点,以文化底蕴为灵魂,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螺洞村完成了从贫困村到旅游景区的华丽转身,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典范。同时,研究结论能够对其他乡村地区
摘 要: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挖掘乡村绿色发展价值意蕴,全面分析乡村绿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多种路径,努力构建乡村绿色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切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 关键词: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绿色发展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绿色发展是新阶段的新特质。绿色发展理
摘 要: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仍然面临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价值观念落后、农村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新阶段要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夯实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加强农民价值观念教育,澄清农民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错误认识;逐步强化体制机制建设,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关键词:中国
摘 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热门农业题材综艺节目《种地吧》以独特的视角与深刻的内涵,为农业农村经济学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思政资源和教学案例。对标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深入挖掘《种地吧》节目中家国情怀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农业现代化理念、生态文明意识等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元素,将农业领域真、实、新、近的鲜活案例融入课程教学当中,提高思政教育的
摘 要:培育农林高校大学生的劳动精神,既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求,更是落实培育新时代好青年、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关键。新时代背景下,要以培育崇尚劳动的认知、热爱劳动的情感、辛勤劳动的吃苦意志、诚实劳动的良好习惯为主线,进一步强化对农林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熏陶,以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农林高校大学生热爱劳动,以科学的劳动精神引导农林高校大学生劳动观念形成,以良好的社
摘 要:针对农林类高校兽医学科劳动教育存在课程体系设计不尽合理、实践基地资源配置相对不足、动物福利和职业伦理教育有短板等问题,提出改进兽医学科劳动教育的相关建议:完善课程体系,重视课程的系统性与覆盖面;加强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实践基地的数量与质量;加强动物福利与职业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农林高校;兽医学科;劳动教育 一、引言 马克思认为,
“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唐 李山甫《牡丹》 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以其艳丽的色彩、高贵的姿态深受人们的喜爱。除了外表的雍容华贵,牡丹还拥有令人陶醉的芳香,成语“国色天香”就由李正封的《牡丹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引申而来。自然界中存在着众多如同牡丹一样,具有独特香气的植物,承载着传统文化美学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与人们的生活及健康息息相关,这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和传播日益与科技深度融合。非遗数据库建设可以革新非遗保护和记录方法,数字新媒体技术可以创新非遗传播和传承模式,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非遗展演的观众互动和体验。要持续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河南非遗大众传播和活态传承,使中原大地古老而时尚的非遗文化更加焕发神韵。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创新
摘 要:传统村落是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更是探索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试验田。以河南省1 018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发现河南省传统村落集聚在时空演变方面存在三大特征:在时间尺度上,传统村落呈现“U”形增长,形成年代以明清为主;在空间分布上,传统村落主要位于丘陵山区,多集中在行政边界附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集聚规律上,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特征,沿省域“西北—东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