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农业大省湖北考察调研,了解推进湖北乡村全面振兴等情况。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总书记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要求,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本刊特转载《农民日报》系列评论,以飨读者。 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乡村振兴念兹在兹,在地方考察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最近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
摘 要:高质量基层党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乡村基层党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基础上,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基层党建从必然、实然与应然多个维度构成了完整的逻辑架构。从必然之需来看,数字化党建已是当前必然趋势,正逐渐融入现有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从实然之困来看,受主体、客体、制度多重因素的制约,部分地区数字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呈现出弱者越弱的态势。从应然之举来看,
摘 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思考小麦育种工作,有利于更好地应对小麦育种面临的产量、品质、抗性难以协同改良的挑战。小麦育种工作是个不断发展、又充满矛盾的过程,要有前瞻思维和系统思维,注重原创性技术开发及新种质创制,有效解决小麦育种中优异种质资源匮乏的瓶颈问题;对育种后代的选择要把握好“度”,不要片面追求某一个性状的最大值,而是统筹兼顾产量、品质、抗性不同方面,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资源高效利用等
摘 要:从城乡融合发展视域来看,乡村产业振兴有助于落实乡村全面振兴的政策要求,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受城乡二元结构、农村产业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面临城乡产业融合不足、城乡发展条件不平衡、城乡制度壁垒较多等问题,制约了河南省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摘 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古代哲学智慧、健康养生理念的结晶。河南中医药文化璀璨夺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振兴乡村中医药文化是其重要内容,也是健康中国在乡村地区的具体实践。通过分析数字科技赋能河南乡村中医药文化振兴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分析现状、面临的制约,探讨数字科技赋能河南乡村中医药文化振兴的现实路径,即提供数字服务支持、深挖数字传播内容、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关键词:数字科
摘 要: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激发乡村产业活力的关键。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视域下,分析乡村特色产业的内涵及显著优势,探索其发展中面临的趋同化发展、整体竞争力不足、品牌建设相对滞后等现实困境。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从加快产业融合化发展、促进产业模式创新、实现产业品牌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乡村特色产业振兴的路径。 关键词:乡村特色产业;乡村全面振兴;品牌
摘 要:“清单制”治理方式能够有效为基层减负,更好保障村民权益,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助力乡村振兴历史进程中,以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为例,聚焦农村基层组织权责需进一步明确、乡村治理主体权力需加强监督、基层治理的效能需进一步提高等方面,实施“清单制”治理方式,通过推行减负清单、责任清单、监督清单和服务清单,减轻基层负担、规范村级管理,纾缓压力、强化动力、筑牢定力、激发活力,有效提升村级组织运作效率
摘 要:“数商兴农”工程启动实施以来,数字技术和资源的充分运用有力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对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石板沙村的调研发现,在实施“数商兴农”过程中,面临着产业结构较单一、农民增收受限、基础设施建设较滞后等挑战,应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层管理体系;构建农村新型产业体系,增强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利用新型数字科技手段发展新兴产业,助力乡村实现“活态
摘 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农民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动力和科技支撑,而农民的现代化转型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增添“三农”底色。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农民现代化转型包含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转型、生计模式的现代化转型、角色意识的现代化转型三层内涵。据此提出实现农民现代化转型的路径选择:一是推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转型与升级,二是引导生计模式的调整与变革,三是促进角色意识的觉醒与进步。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现代
摘 要:农用地安全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农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2019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对土壤污染修复状态责任进行了规定,而根据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和“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政策,同时考虑到农用地特点,现行法律存在着农地修复状态责任主体不够合理、状态责任范围不够明确、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为此,应根据农用地特点确定状态责任人的范围,明确状态
摘 要:在韧性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选取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及生态韧性五个维度构建传统村落韧性评价体系,以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凤院村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重要性—绩效分析(IPA)得出:社会韧性和文化韧性为高重要性—高韧性、经济韧性为高重要性—低韧性、制度韧性为低重要性—低韧性、生态韧性是低重要性—高韧性,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传统村落现实状况和普遍问题
摘 要:在乡村现代化浪潮中,公共文化空间担当着传承与创新文化的重要角色。浙江省杭州市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已形成四大发展类型,在建设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同质化以及专业运营人才不足等问题。应贯彻以多元主体共建空间生态、以多能复合激发空间活力、以回归生活沉淀空间内涵、以多业联动提升空间价值的发展策略,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可持续
摘 要:新时代增强农民文化自信是农民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农民的文化自信是在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认知、对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的认同以及对乡土文化情感的强化中生成的。依据农民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从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完善农村文化供给体系、强化农民本土化认知思维等方面,为农民文化自信的提升提供路径选择。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文化自信 中华民
摘 要: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挖掘与活化,能为乡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澎湃动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方顶古村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目前历史资源“活态化”相关机制有待理顺、村民活化意识淡薄、乡村文化挖掘不足、文化价值变现困难。为此,要做好顶层设计,创新活化路径,鼓励文化输出,提升活化质量,深挖文化价值,打造与时俱进的文化品牌,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性活
摘 要:木本农业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其通常具有独特的本土知识体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体现出高度的可持续性。湖南省罗子山区围绕油茶树不同的生产环节,结合自然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和共同体分配和谐等多种发展需求,使本土知识得到开发和利用。其实践表明,发展木本农业是尊重自然环境整体性,促进农业生产连续性和增强农村发展可持续性的一个可靠路径。总结传播历史发展的经验,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借鉴,从而激
稻田养鱼又被称为稻鱼共生系统,指的是在注水的稻田沟埂中养殖鱼类。这种养殖方式无需额外增加土地面积,既可生产粮食,又能出产水产品,是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相结合的特有生产方式。在漫长的农耕文明长河中,稻田养鱼作为一种古老而智慧的农耕方式,不仅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更是传统生态农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悠久的稻田养鱼历史 据资料显示,早在东汉时期,四川地区就已经出现了稻鱼混养这一技术,至今已有
一、主要产地 河南省卫辉市李源屯镇前白河村、后白河村、李岸村、王岸村、南路庄村、东良村、西良村 , 庞寨乡庞寨村、西柳卫村。 二、品质特征 卫辉花生一果两粒,果粒饱满,大小均匀,亮丽白净,网纹清晰;籽仁光亮,呈粉红色,未见裂纹;质地细腻,口感香甜。 花生果形状匀整,洁净,无杂质。花生果中水分、钙、脂肪均优于同类产品的参照值。其中,钙含量87.8毫克/100克,脂肪含量45.2克/100克,
一、主要产地 河南省荥阳市高山镇和汜水镇。 二、品质特征 荥阳小米籽粒色泽金黄,有光泽,颗粒圆大、饱满,粒度整齐、均匀。熬粥时糊化快,米汁口感香稠绵甜,黏糯爽口,清香四溢。 荥阳小米脂肪含量3.0克/100克、蛋白质9.6克/100克、钙11.3毫克/100克、铁3.74毫克/100克、锌2.80毫克/100克。荥阳小米营养成分很丰富,具有养胃健脾、促进消化、保护肠胃健康的作用,特别是对于
一、主要产地 河南省遂平县褚堂乡屈庄村、褚堂村 、沟南刘村等。 二、品质特征 块茎较大,单块重315~420克,长椭圆形,新鲜、匀整,薯皮、薯肉浅黄色,皮薄光滑,芽眼少且浅;蒸食软绵,薯香浓郁;切丝焯水凉拌,口感脆爽。 马铃薯(俗名“土豆”)营养丰富,干物质含量为11.6克/100克,淀粉含量为8.08克/100克,还原糖为1.33%,维生素C为33.6克/100克。 三、环境优势 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