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地震活动与周边强震存在“构造相连,动力同源”的特征,研究周边强震的序列演化特征及发震构造,对云南地区地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2月24日老挝MS6.0地震发生在滇西南地区的NW向整董断裂附近,震源机制解显示,此次地震是一次走滑型破裂事件,破裂方向与区域构造特征一致。老挝MS6.0地震序列属于前震-主震-余震型序列,主震前震中附近出现3~4级地震非常活跃的现象,前震序列参数计算显示
摘要:基于云南地震台网和腾冲火山台网的宽频带地震波形资料和震相报告文件以及川滇地区高分辨率公共速度模型2.0版,采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相对定位法对2023年云南芒市ML4.0震群序列中442次地震进行重定位,利用CAP方法反演了地震序列中ML≥3.5地震震源机制解,研究了芒市ML4.0震群序列的发震机理,探讨该震群是前震序列还是普通震群。双差定位法获得了363次地震的精定位结果,震中走向呈N
摘要:基于2016—2021年云南地区流动重力重复观测资料,利用流动重力段差变化可视化方法及重力场变化显著性程度指标量G和C值研究了2021年漾濞MS6.4地震前的重力变化,并反演了其与地震孕育相关的场源分布特征,开展了对研究区重力变化及场源特征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段差表示法的大小和方向对地下物质的运移方向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震前重力指标量呈显著上升,震后又迅速回落,重力变化指标量G和C值
摘要:对2024年新疆乌什7.1级地震和中国台湾花莲7.3级地震前出现的长期地震平静现象及其平静结束后的地震趋势进行了分析,进而对中国大陆当前仍存在的2个大震长期地震平静区域及其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①乌什7.1级地震结束了天山地震带长达31年的7级以上地震长期平静状态,可能预示着天山地震带将进入一个新的7级以上地震活跃时段;花莲7.3级地震结束了中国台湾地区长达17年的7级以上地震长
摘要:壳幔过渡带是地壳与地幔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场所,其结构特征与该区的深部过程和构造演化密切相关。提取腾冲火山区31个地震台站下方的接收函数H-κ叠加获得的地壳厚度随频率变化特征和接收函数的Ps/P、PpPs/P振幅比,发现盈江断裂北部的黑空山—燃灯寺和南侧沙坝台区域具有比周边区域更低的振幅比,约有2 km地壳厚度差异。将该观测结果与前人获得的这两个区域相对薄的地壳厚度与高的VP/VS比值相结合,表
摘要:利用1999—2020年云南及邻区近300个GNSS测站的观测数据解算获取的速度场为约束,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时段估计了1999—2007年,2009—2014年,2015—2020年三期区域应变率场;通过回溯各个观测时段之后3年内MS≥5.0地震事件,分析区域地壳形变特征与地震事件发生地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面应变高梯度带的张压转换区和最大剪应变率沿断层方向的高值区
摘要:为了科学评估云南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分析云南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基于概率的震级完备度(PMC)方法,利用2009—2023年云南地震台网地震目录、震相和台站信息等数据,计算了云南地震台网在云南地区的平均地震监测能力和在不同深度的监测能力,得到滇中、滇西局部地区的基于概率的完备性震级MP=1.5,云南全境基本都能监测到2.5级地震。评估了研究时段内云南地震台网台站监测能力的演变
摘要:受野外复杂环境影响,地震勘探采集的地震数据往往不完整且有坏道。为提高原始地震数据的完整度,基于压缩感知稀疏反演理论,构建了一种基于Jitter采样的压缩感知地震勘探数据重构方法。从采样模型和采样信号频谱分析等方面详细对比3种采样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合成地震数据测试,从信噪比、均方根误差、互相关系数3个方面进行重建效果综合评价并应用于实际数据中。结果表明:与传统随机采样方法相比,基于Jitter
摘要:以2024年1月22日云南省镇雄县凉水村滑坡事件为例,通过查阅媒体信息查阅法、地理环境因素分析法以及对比分析法,对此次滑坡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① 此次滑坡对外界触发条件的依赖较弱,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为弱触发类滑坡。②滑坡点附近的高陡斜坡和不稳定的缓坡平台构成了滑坡发生的基础条件,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崩塌滑动。③三叠系砂泥岩、泥灰岩夹薄层泥页岩,易于沿岩层面、构造节理或表生风化裂隙
摘要:在研究滇东北地震滑坡危险区滑坡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的基础上,选取了地形、地质、其他共3大类12项评价因子,通过评价因子独立性检验,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随机选取研究区70%的滑坡点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训练样本,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分别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二元逻辑回归模型以及二者组成的耦合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选取未参与训练样本的30%滑坡点作为检验样本,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大理、丽江地区木结构榫卯结构的配置情况以及二者结构上的差异。为了研究二者的抗震性能与受力特性,通过有限元软件对两个地区的典型穿斗式木结构山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模拟。结果表明:丽江地区穿斗式木结构山架抗震性能优于大理地区,两地木结构的薄弱点均在横向构件与纵向构件的榫卯节点处,榫卯节点的薄弱点位于榫头末端,二者的抗侧刚度均不高,易在水平荷载下倾斜。 关键词:穿斗式木结构;抗震
摘要:震后快速评估被压埋人员数量和空间分布,及时开展救援,是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基于单体建筑功能识别,建立基于建筑功能、室内人口结构和人员在室率的人口空间化模型,以农村地区村落和城镇地区功能单元为评估单元开展大理市地震人员压埋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9:00~7:00是人员压埋的高风险时段;Ⅷ度烈度破坏下喜洲镇人员压埋风险最高,Ⅷ度烈度以上破坏下下关镇人员压埋风险最高;喜洲古镇,满江村、金星村、大展
摘要:2022年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依据现场调查资料,介绍了震区房屋的主要结构类型及其建造特点,总结了各类房屋结构的典型震害现象,探讨了各类房屋典型震害特征的产生机理。通过震害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了本次地震中各类结构房屋的震害矩阵,并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不同房屋类型各地震破坏等级分布规律,给出了砖混结构房屋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根据本次地震的震害特点,给出了提升房屋抗
摘要:选取1950—2022年中国大陆地区历史震例数据信息,以极震区烈度、发震时间及人口密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三级场景,运用Bootstrap抽样方法对各场景下的历史震例进行扩充,进而采用贝叶斯估计给出不同场景下地震人员死亡变化分布函数,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此分布函数进行截断分析,以明确地震人员死亡的不确定性变化范围及死亡率区间概率值,最后随机选取历史地震灾害事件验证模型精度。结果表明:①各场景的死
摘要:顺应地震监测业务改革方向,为提升地球物理站网仪器运维效率,设计了一套地球物理站网仪器运行监控系统。系统包括基于B/S架构设计的监控软件平台、手机监控App软件和基于C/S架构设计的调试工具,通过实时获取地球物理仪器状态流和数据流,对仪器时钟准确性、连通性,数据完整性、有效性等进行自动化分析,实现辖区范围内地球物理站网仪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该系统可对仪器运行状态异常、产出数据不符合规范要求等
摘要:针对无人机多传感器矢量磁测补偿系统,研制了一套小体积、低功耗的多通道数据同步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模拟采集和控制部分分开设计的方法。模拟采集部分基于STM32处理器STM32F103C8T6,集成了9通道24位高精度的模数转换芯片ADS1255、倾角和温度传感器,能够实现9通道数据的同步采集、飞行载体的倾角数据和温度数据的获取。控制部分基于32位ARM低功耗处理器S3C2416和嵌入式LINU
摘要:为研究山地地形对砖石古塔地震响应的影响,以位于四川中江县铜鱼山顶的中江南塔作为原型,选取了汶川地震发生时自贡台阵的加速度记录为基底输入,通过小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山底、山顶古塔自振频率随地震动幅值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地形效应对古塔地震响应的影响及古塔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在低幅值地震动作用下古塔自振频率不变,当自由地表地震动峰值分别达到100 Gal和150 Gal时,山顶和山底古塔发生破坏;在古
摘要:利用黑岱沟露天煤矿的爆破资料,开展黑岱沟煤矿抛掷爆破地方性震级与炸药量的关系的研究。为了避免矿山地震台网地震仪在长期观测中传递函数、归一化因子、放大倍数等参数出现错误,开展同址台站对比分析,实时监控、修订参数。实测结果显示,同址两台站记录到的爆破波形特征非常一致;使用矿山地震台网资料,采用5 km以内的地方性震级ML的量规函数,测定了2023年5—8月4次爆破的地方性震级ML;联合使用矿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