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我国亟须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稳健前行筑牢根基。依据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背景,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着力点在于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还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体制机制支撑,包括构建全方位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用中国方式实现的现代化。在中国方式中,中华文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正能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基于中国古代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民族观、人民观、整体观、大一统观和天下观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但受制于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和王朝国家的影响,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当世界进入到近代时,这种文明开始衰落。经过百余年奋斗,中华文明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中焕发了新春。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将科学社会主义和世界文明先进成果融会贯通,塑造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种文明既源于古代的文明又高于古代文明,以集优为特点,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巩固各民族团结关系、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文化为本质和抓手,厘清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价值、文化根基和实践路径有着重要意义。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价值表现为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根基包括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先进的革命文化;实践路径则需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以及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不断深化,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共建“一带一路”在东南亚国家高质量推动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政治与安全环境。一方面,随着大国地缘竞争的加剧,“一带一路”遭遇具有强烈针对性的“竞争”、“排挤”和“干预”。另一方面,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政治与安全关系发展不平衡,双方存在的安全信任赤字不利于“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同时,东南亚国家存在的政局动荡、民族冲突、分离运动、恐怖主义、街头政治运动等问题也威胁着东南亚国家的政策稳定与社会安全,并影响“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实施。对此,我国需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与共建国家共同塑造有利于“一带一路”实施的安全环境。
摘要:特朗普的竞选承诺,涵盖内政、经济、外交等方面。在内政方面,包括削减政府开支、实施移民与边境管控、打击犯罪等;在经济方面,包括减税与经济增长、制造业回流与贸易政策等;在外交方面,包括俄乌冲突与中东问题、中美关系、国际事务等方面。特朗普胜选的原因,一方面取决于美国大选的选举规则,另一方面是特朗普相较于软弱无力的竞争对手的独特个性,但最根本的因素是特朗普确实看到了美国存在的问题并得到资本大佬的支持。从未来的政策走向看,特朗普政府在内政方面,一是坚持推动政府改革,二是实施驱逐移民等相关政策,三是重塑美国保守主义传统;在经济方面,重点是实施加征关税政策和重振制造业;在外交方面,特朗普政府准备在领土扩张、解决乌克兰和中东问题、退出相关国际协议和继续遏制中国等方面发力。
摘要:中国革命中心的转移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它内在地包含着从南方到北方、从城市到农村两个维度的空间转移。国民党的统治力量在南方日益强化,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走向抗日前线的客观需要等,是中国革命中心转移的时代动因。在中国革命中心转移过程中,空间性转移和地缘性转移是同时进行的,毛泽东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历史作用。中国革命中心转移的顺利完成具有深远历史影响,它促成了党内思想路线的转变,积蓄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宝贵力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政党伦理建设史,党的伦理建设始终贯穿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政党伦理建设经验。践行积极有为的使命伦理、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伦理、坚持为民服务的责任伦理、推进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伦理、塑造自重自省的主体伦理、建设清爽的党内伦理关系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伦理建设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使得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了先进性和纯洁性,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了崇高的政治形象,为党长期执政提供了价值引领和道德支撑。
摘要:基于现有“躺平式”干部研究之薄弱项,本文选取2017—2024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各省纪委监委官方网站及《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的40个“躺平式”干部案例,设定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进行分析,以探求影响干部“躺平”结果偏好的条件因素及组合情况。研究发现:思想意识懈怠是“躺平式”干部形成的关键因素;工作能力不足是“躺平式”干部形成的重要原因;制度约束疲软是“躺平式”干部形成的外在原因。因此,治理“躺平式”干部问题需要系统施策:一是筑牢思想防线,增强“不想躺”的自觉;二是培养能力和提升素质,练就“不能躺”的本领;三是精准开展监督问责,强化“不敢躺”的震慑。
摘要:人工智能作为颠覆性技术代表,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实支撑层面,数字基础设施提供技术底座,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产业基础,巨型市场规模带动需求增长,人工智能政策构建制度保障。在理论层面,人工智能推动生产要素智能化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通过发展新质技术集群,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核心支撑;通过变革传统生产方式与组织模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形成新型生产关系;通过智能技术赋能政府决策,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实践层面,应加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突破AI核心技术瓶颈,完善AI产业生态,优化治理模式,推动政府智能化转型,提升智慧治理效能。
摘要:系统剖析植保无人机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从市场规模、技术环境、应用领域及政策环境四个维度分析其发展成效。研究发现,植保无人机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保障了农作物产量与质量,但面临续航能力不足、精准作业受限、应用成本高、人才短缺及行业标准缺失等现实瓶颈。因此,提出加强续航与智能避障技术研发、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行业标准等优化策略。未来的植保无人机将向高效化、环保化、智能化方向演进,通过精准施药与路径优化,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与农药减量化目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化转型提供核心驱动力。
摘要:202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体现出我国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高度关注及对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度重视。它规定了多元主体参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之模式,明确了各相关主体的角色和使命:政府提供指导和服务,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服务机构是参谋,企业为主体。但是,就整个规定的内容而言,它更为关注“防患于未然”。该规定出台后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实施,尤其是将原则性规范的内容变成具体可操作的措施。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该规定的价值取向是公平公正地保护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各方当事人的利益,避免有关机关被打上“爱国裁判”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