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档案局发布《档案数字资源备份实施规范》等6项行业标准 近日,国家档案局发布《档案数字资源备份实施规范》等6项行业标准,为相关业务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档案数字化、库房建设、档案展览等工作提供参考。6项行业标准将于2025年2月1日起实施。 《档案数字资源备份实施规范》规定了档案数字资源备份工作的总体原则、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要求等,主要解决档案数字资源备份工作中所涉及的技术问题。《电影胶片档案数
编者按:2024年7月18日,河北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长联席会议在雄安新区召开,会议围绕“创新驱动 科技赋能——推进档案馆工作现代化提速升级”主题进行热烈研讨。这次会议是互相学习、互通情况的交流会,是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动员会,是解决问题、共谋发展的工作推进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为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本刊将陆续刊载参会代表发言材料,供参考借鉴。 唐山市档案馆深入落实2023年全省馆长联席会
秦皇岛市档案馆不断寻求档案工作新的着力点和创新点,打好夯实基础、资源整合、提升效能三张牌,在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利用服务以及档案信息化推进等方面狠下苦功,真抓实干、奋发进取,谱写了精彩、实干的兰台华章。 一、瞄准资源建设提质增量目标,构筑历史记忆宝库 秦皇岛市档案馆持续开展“秦皇岛记忆”工程,在加强改进常规接收的同时,紧盯地方优势、红色文化、革命历史等特色专题,注重特色档案的征集和声像档案的采录
近年来,廊坊市档案馆紧紧围绕“四个好”和“两个服务”目标任务,努力创新档案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资源、利用、安全体系建设,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固本强基、提质增效,用档案见证了廊坊发展历程,在助力实现廊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强化主责主业,推动馆藏类别多元化 (一)聚焦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对接 近年来,廊坊市档案馆以高质量档案工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电子档案管理,确保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可用、安全,促进档案工作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档案馆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 (以下简称组织机构)的电子档案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电子档案,是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处理
编者按:百年历程,百年荣光!风华正茂,初心如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北省档案馆和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推出33集系列微纪录片《红色档案印初心》。该片通过珍藏至今的红色档案,深情讲述在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燕赵大地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守誓言英勇奋斗的故事。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文字脚本和部分图片,同读者一起翻开珍贵的燕赵红色档案,共同追寻蕴含其中的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印记和初心故事
交通大学(简称交大)的前身是南洋公学,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是学校百余年来传承的办学传统。67年前,交大师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肩负起“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历史使命,由上海迁到了西安,以一颗爱国之心,扎根西北,艰苦创业,亦从千里之外背来了“无价之宝”——老交大的优良学风。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交大这颗参天大树,换土生长的短短几十年间,缘何能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孕育出一所一流的高等学府,
“半夜里,黑沉沉。出了门,往北行,又无月亮又无星,一路摸到大草坪。爹爹挑起盐担子,找到红军指挥员,三脚两步奔出门,送来食盐几十斤。” 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赣苏区流传过的一首歌谣,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革命群众深夜给红军送盐的情景,也反映出当时运盐的艰难。 为“围剿”苏区工农红军,国民党调集数十万军队围追堵截,并实施严密的经济封锁,企图困死饿死红军,食盐也是禁运的重要物资之一。 全面管控,查禁食盐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坐落于河北省邯郸市,1946年3月由晋冀鲁豫边区决议兴建,1950年10月21日落成。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座大型烈士陵园,红色底蕴深厚,是全国著名烈士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我们党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将军就长眠在这里。紧邻左权将军墓西侧墓中,同样长眠着一位为民族解放洒尽热血的抗日英雄(图1)。他,就是冀南银行首任行长,我党金融战线的重要领导
工业遗产是工业化进程的见证者和里程碑,承载着国家记忆和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近年来,随着《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以及不同批次《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相继公布,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逐步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全国各级档案馆也在不断探索工业遗产档案的开发利用模式。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在调研全国各地开发工业遗产档案的经验基础上,立足全省工业遗产资源,通过举办河北省工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大运河距今已有1400余年,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做好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文化传承与保护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领域高度重视,统筹力量,共同推进大运河历史文化的弘扬与光大。档案方志文献作为最真实的历史记录,充分整合挖掘,可以为推动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开发利用、讲好大运河河北故事提供历史
“史由证来”,校史资料以其“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性,对于高校见证历史具有独特的证据作用。202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北外”)迎来了建校八十周年庆典,学校以此为契机,启动了新校史馆的筹建工作,同步开启了校史资料的系统征集工作,为学校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弘扬提供坚实的支撑。 一、建立健全校史资料征集工作的保障机制 (一)健全征集制度 为保障校史资料征集工作的有序开展,建立和完善征集制度是关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是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也是实现档案现代化的主力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1]的重要论述。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要求“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发展”[2],并单列人才强档工程。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档案人才队伍面临“老龄化”趋势、职业认同度低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档案工作环境、对象、内容发生巨大变化,迫切要求创新档案工作理念、方法、模式,加快全面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智能化、数字化程度也随之提高,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导致信息资源空间结构发生颠覆
科技档案作为重要的科技创新资源[1-2],记录着科技创新活动的来龙去脉和创新成果产出,对其进行有效利用能够促进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然而,目前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仍停留在档案实体管理等常规工作上,缺少基于科技档案内容的知识服务、档案智能检索等深度开发,难以发挥出科技档案资源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赋能作用[3]。 人工智能技术[4]诞生于1956年,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
红色档案是各类组织机构和个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活动中形成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立党宗旨、初心使命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原始记录[1]。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多次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数字人文时代,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亟需打破传统模式的桎梏,“积极探索知识管理、人工智能、数字人文等技术在档案信息
当前,全国各高校正在持续推进“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综合改革。红色档案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财产,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记录了党带领人民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皖江流域民间传统技艺蕴含着该流域千百年来所孕育的乡土文明、工匠智慧和民俗文化,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长江文化生态整体风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活态化诠释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征”。随着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开展长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和复兴传统文化等重大战略的提出,皖江文化迎来了学术研究与档案资源建设的热潮,传统技艺作为皖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研究亦备受瞩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技艺面临传承人数量
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动着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在档案管理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更是与数字化转型、智能管理、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紧密相关,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拓宽了档案管理的边界,使其从传统的实体保管向更加高效、智能的数字服务转变。 一、新质生产力在档案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所带来的生产力变革,代表着科技创新引领下的生产力飞跃和
医院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医院的稳定发展和高效运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干部人事档案详细记录了干部的成长经历、工作业绩和综合能力,是医院科学决策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1]。人事档案和其他门类的档案一样,其完整性和准确性也制约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提质增效。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事档案的机密性、动态性对医院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管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档案文创产品数字化开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灵活的技术手段和创意空间,推动数字档案文创产业的创新发展。《“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强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探索产业化路径”,“积极探索知识管理、人工智能、数字人文等技术在档案信息深层加工和利用中的应用”[1]。档案文创产品商品化成为促进档案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
金秋十月,幸得国家对档案修复事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动,在北京市档案馆的专业筹备组织以及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和邢台市档案馆(市方志办)的积极促成与信任下,我获得参与 2024年华北地区档案抢救修复长期培训班的宝贵机会。此次培训对我意义重大,一个月的时间不仅系统学习了档案修复工作的专业技能,而且深切体会到其背后历史传承的深刻意义,领悟到其中的匠心精神,进而更为明确自身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