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秦人于殷后期来到西垂,至武公元年(前697)迁都关中,在陇右奋斗发展390余年。秦人先祖“在西戎,保西垂”,逐步发展,利用周王朝的两次政治危机,由普通士家族,先后被任为附庸、大夫,直到崛起立国被封为诸侯,随之宣示一统理想,并逐步制定了合适的策略,树立强兵尚武意识,发展经济,建立法制,强化对国民的控制,破除旧贵族特权,创立郡县制,建立君主专制政体,终于越来越强,成为天下第一等强国,为秦始皇
[摘要] 疏勒镇守军地置葱岭东麓,是唐朝所设安西四镇中位置较西的军镇机构。疏勒镇守军既是安西四镇南北两道交通的汇合地,也是连接葱岭东西交通的重要地理节点,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在唐朝经略西域一个半世纪进程中一度占据重要战略地位。唐朝涉足西域经营以后,疏勒镇守军成为抵御葱岭以西和以北的政治势力东扩和南下的重要屏障,也是唐朝安西都护府致力构建四镇军防布局的重要环节。随着唐朝对西域经略的深入,疏
[摘要] 明代是庙学的增制、规范化时期。庙学以特定的建筑符号、空间序列和仪式活动传达官方礼制和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的结合。明代陕西巩昌府徽州自弘治二年至万历四十四年(1489-1616)重修庙学,反映了庙学历史沿革、庙学文化空间、祭祀教化,以及庙学在兴学育人、修明教化、稳定边疆和形塑社会文化记忆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明代; 徽州; 庙学碑记; 康海; 文化空间
[摘要]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生活,这些民俗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共有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精神,在强化文化认同、升华共有价值、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内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和挑战,民俗文化无疑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和支撑点。可以通过加强民俗文化教育与传播、创建文化活动等方式,
[摘要] 亚洲地区广泛流传的弃老故事与佛经在丝绸之路的文学折射密切相关。弃老故事最初是兼具历史意义和宗教意义的佛经内容,它在丝路上的传播是不断本土化和故事化的改造历程。最初的佛经弃老故事用文本承载教义思想。伴随着丝路上的贡赐贸易,佛经弃老故事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解难题”情节相结合,折射出遍地开花式的中国民间弃老故事。这些经过中国本土文化过滤和重新创作之后的民间弃老故事沿着丝路向东传
[摘要] 汉代厩置设立承接秦制。汉成帝元延二年(前11)之前的悬泉置全称“悬泉厩置”,往往简称“悬泉厩”或“悬泉置”。是时,悬泉啬夫或称“厩啬夫”,或称“置啬夫”;悬泉佐或称“厩佐”,或称“置佐”。元延二年之后,悬泉“厩啬夫”“厩佐”称谓消失,传马数量减少,由此推断,成帝末年悬泉置大约经历了从“厩置”向“置”的名称转移与规模缩减,其例证源自悬泉汉简,而理论依据为《魏律·序》。 [关键词
[摘要] 甘肃河西地区是古代中西交通要道,是中国古代简牍最丰富的蕴藏地之一,主要有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武威汉简等。这些简牍出土于汉代边塞鄣燧、关城、邮驿等遗址,其内容多为屯戍相关的各类文书、器物簿、律令、诏书、医方、典籍等。受汉代诸多书体齐头并进的影响,简牍书法出现了篆、隶、行、草、楷等书体的共同发展。这些文字的书体源流和笔画演变,从书法角度而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为后世更好地了解
[摘要] 居延汉简发现于1930年,之后取得了重要性发掘成果,是研究汉代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重要文献。2014-2023年居延汉简的研究成果,得益于居延汉简、居延新简的重新整理与刊布,为学界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汉简形制、释文,这些材料推动了居延汉简相关研究的继续深化。回顾这十年,学界对居延汉简的研究热度不减,原有议题持续深化,新的议题也被提出。在汉简整理、简文文字解析、政治制度、社会生
[摘要] 2024年9月,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召开。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国内外20多个高校、科研院所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提交文章70余篇。参会学者围绕悬泉汉简及相关战国、秦汉、魏晋简牍,就简牍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简牍文本与简牍制度、战国秦汉政治史与法制史、秦汉社会经济史、简牍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五个方面展开了热烈探讨和交流,推动了简牍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 第二届简
[摘要] 俄藏敦煌文献Дх.6069+Дх.2148+Дх.1400,是研究于阗史的一组非常重要的材料。以往学者在文书内容归并方面存在分歧,经仔细观察分析,三件文书原为抄有《礼忏文》的独立一页纸,废弃后被撕为三份,书写了四封信牒。通过录校文本,对四封信牒的发信人与收信人进行了辨析,考释“硙户”“罗底”“宕泉造窟”“三界寺”等词及相互关系,可对三界寺的位置及所造之窟进行蠡测。 [关键词]
[摘要] 敦煌法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敦煌及周边地区人们在法律生活中所取得的经验。敦煌法律文化与《民法典》总则部分跨时空联动,在民法立法宗旨以及在民法基本原则中得以传承和进一步发展。敦煌法律文化中“私契至上”“民从私契”“不许休悔”的契约精神融合在《民法典》合同编中,是民商事契约活动的基本准则;“平等”“和睦”“文明”的家事法律传统,“仁”“义”“孝”“忠”的家庭伦理观
[摘要] 敦煌文化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传递着中国精神,彰显着文化自信。目前敦煌文化与网络游戏、微信小程序、影视作品相结合进行国际传播已卓有成效。新时代语境下,我国亟需加大力度构建好国际话语权,向世界讲好敦煌故事,以多模态并行的方式向国际社会传播敦煌文化,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性的传播,同时完善学术外译的精准传播,使敦煌文化以动态、多元、具体的形
[摘要] 武威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学、美术、技艺、医药、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这些非遗资源的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对于推动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及促进地方文化宣传,具有重要作用。武威非遗资源虽然丰富,但整体知名度不高,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与精细化规划利用。当前,武威地区要加强非遗项目保护与研究,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合理融入文艺作品、文创产
[摘要] 甘肃民勤花馍是一种地域性食品,其制作传承历史久远,为世世代代民勤人所喜爱并广为传承。在当今生活快节奏、城市化环境下,这种地域性食品和其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技艺传承、保护面临困境。通过研究民勤花馍制作技艺,讨论民勤花馍民俗价值,分析民勤花馍在保护传承中面临的困境,为民勤花馍制作技艺的保护提出相关策略,以期最终推动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 唐代附腰襕半臂源自少数民族,由于图像及实物资料较少,相关研究比较薄弱,尤其是其服饰结构比例方面的研究更显不足。借由历史记载与半臂实物资料分析唐代附腰襕半臂非常接近或者完全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可见其结构比例非随意裁剪而成,应是依照服饰设计的最佳审美比例——黄金分割比例设计的。唐代附腰襕半臂的形貌特征不仅体现了大唐文化吸纳、包容的开明之风,更体现出唐代服饰设计之考究和极高的审美价值。甘肃省
[摘要] 隋开皇元年(581)李阿昌造像碑出土于甘肃省泾川县,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该碑体量庞大、内容复杂、构思精巧,不仅有开皇元年的明确纪年,同时也是泾川地区目前仅见的佛教结社造像碑。该碑是北周武帝灭佛与隋文帝兴佛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李阿昌造像碑除了体现当地民众自北朝以来一直持续到隋、以法华为代表的大乘佛教信仰外,其背后还蕴藏着深刻的护法、传法思想和政治意图。
[摘要] 特殊自然环境下的吐鲁番现存14处石窟,受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等影响,整体保护基础比较薄弱,文化信息逐渐消失,病害问题威胁石窟寺安全,考古研究、保护管理、展示利用等存在诸多问题,吐鲁番中小型石窟寺问题尤为突出。坚持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要求,更加科学的病害治理、有效的管理保护、均衡的开展研究、高质量的对外展示,始终是石窟寺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吐鲁番; 石窟寺; 文
[摘要] 汉语口语语块是说话人在与他人交流时经常需要运用的一种预制性语言单位,也是国际中文教学中的研究重点。日本初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语块总体输出数量与口语输出水平的关系存在负向影响的特点,其中固定语语块和框架语块使用的数量较多,与口语输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密,都存在负向预测能力,而搭配语块很少输出。因此,其输出数量与输出水平无关;其中正确输出有内容简单、结构固定,语块同形、音义相似,以及语义透
[摘要] 18-19世纪初,俄国汉语教学领域出现了三部重要教材:罗索欣的《三字经》、比丘林的《汉文启蒙》和瓦西里耶夫的《汉字解析》。这些教材在汉字教学、语言文化交融、口语技能培养及实用主义取向上展现出了独特性。它们的出现丰富了俄国汉语教学的历史内涵,并为深入理解其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视角。 [关键词] 俄国; 汉语教材; 《三字经》; 《汉文启蒙》; 《汉字解析》 [中图分类号
[摘要] 在中外趋同理念影响下,高校国际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逐渐受到重视。来华接受学历教育的非洲留学生,其生涯发展在在校培养、毕业求职、职后发展三个阶段均表现出较强教育需求。在校培养阶段存在学习中文、发展专业、接受生涯规划指导的需求;毕业求职阶段对就业政策、就业市场有了解需求;进入职场后有通用职业素养培训、特定新技能培训需求。高校有必要着重加强中文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的生涯发展、有效实习
《都督夫人礼佛图》/ 段文杰
《女供养人》/ 常沙娜
弘扬宪法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是法治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202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4诶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2024年“宪法宣传周”活动时间为12月1-7日,活动主题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