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分工关系的建立,始于冷战末期全球化向东亚地区的延伸,缓冲全球化对自身的冲击成为推动双方经济分工关系不断深入的重要动力。但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外部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以及自身综合国力的上升,双方经济分工关系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且开始影响全球化进程,逐渐具有“区域世界"的特征。中国—东南亚“区域世界”并非单纯的经济合作,而是中国与东南亚在安全、金融和知识等关键领域“趋同”,并不
[摘要」2019年印度尼西亚佐科政府提出的“太平洋提升”计划,旨在加强印度尼西亚与太平洋岛国之间的关系。印度尼西亚强化对太平洋岛国之间的关系存在多重动因,涉及抑制巴布亚分离主义运动、助推海洋战略实施、应对大国竞争以及气候变化的挑战等多方面因素。为此,印度尼西亚进一步加大对太平洋岛国的发展援助力度、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外交联系、密切贸易往来和强化人文交流等。印度尼西亚通过相关政策举措,在弱化太平洋岛国对巴布亚问题的支持、推动太平洋岛国的经济发展、维护地区安全以及合力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上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总体上看,印度尼西亚强化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具有相应的持续性影响,新任政府大概率会延续既有的对外政策,但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限度。印度尼西亚自身资源不足的限制以及太平洋岛国国内政局不稳的态势将制约双方关系强化的效果,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态势仍有待进一步观望。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共建国家和地区的持续推进,中国对外投资额屡创新高,因劳务、贸易和求学等原因前往中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国民数量大幅增加,新时期国民对海外利益保护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海外利益国籍国保护以国内法与国际法为法律基础,主要通过应急保护、领事保护和外交保护3种手段实施。然而,当前该保护机制面临多重挑战:“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风险因素交织,频繁遭受西方大国的打压与封锁,同时本国的法律体系建设与风险防范体系尚不完善。这些因素导致国籍国为境外国民构筑起的3道“防线"不可避免地存在滞后性。在实践探索中,已有诸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协定的签署,为如何纾困提供了有效进路。基于此,对海外利益的保护应坚持国际合作原则,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强化国内法的域外适用效力,健全海外利益保护法律体系,不断革新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利用对外援助等手段提升海外利益保护效能。
[摘要]海盗风险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海运和贸易不断发展而生,海盗通过盗取货物、绑架船员和劫持船只等方式作案,给海运贸易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通过对国际海事局发布的全球海盗活动报告分析发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盗活动依然猖獗。海盗活动不仅对船员生命安全和航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更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中的海上贸易、海上航行和海上安全带来严重挑战。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治理海盗问题需要多措并举,一是海事领域要强化安保措施,做好反登船措施、雇用专业海上安保公司护航;二是完善区域反海盗合作框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现有反海盗平台对接,通过区域合作打击流窜于多国海域的海盗;三是要协助沿岸国寻求本地解决方案,通过经贸及产业合作,消除海盗滋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消解民众从事海盗活动的动机,从而做到海陆兼顾、标本兼治,共同维护海洋和平安宁。
[摘要]自2022年9月设立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以来,中国学者对老挝研究的热度逐年增加,特别是自2024年以来,相关研究成果呈现增长态势。国内外学者对老挝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老挝人民革命党、能源和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但与区域国别学研究的热点国家相比,2024年关于老挝研究的成果仍然偏少,对老挝内政外交、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深度研究尤为不足,对中老跨境民族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未来可以聚焦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中越老柬关系发展、中国东南西南地区方言与老挝语的联系、中老族群关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华文明新形态对老挝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等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摘要]2024年,中国和泰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论文、书籍和报刊等涉及泰国的研究成果呈现出多元化、宽领域、逐热点和重合作等特点。政治领域,对泰国政治格局变化、政党政治及政治权力博弈等研究全面深入;经济领域,系统分析了泰国宏观经济与产业发展情况,重点关注了泰国的新能源汽车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社会文化领域,对泰国的文化与宗教、教育体系发展和社会问题等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外交领域,研究泰国“大国平衡”外交传统的延续,尤以中泰关系的研究成果居多,并比较分析其在东南亚区域合作中的角色与地位。多领域的研究全面展现了泰国的发展状况,为社会各界深入了解泰国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同时,文章系统梳理2024年中外学者的泰国研究议题,洞察当前泰国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总结研究的优势与不足,为未来的泰国研究提供全面、系统参考,助力区域国别研究日益蓬勃发展。
[摘要]2024年,学界对菲律宾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在战略上和理论上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如对追随战略、对冲战略、“灰色地带"策略和“昂贵信号"理论运用的研究等。对菲日、菲澳及美日菲三边合作,以及菲律宾政府南海政策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对菲律宾国内政治研究则是传统的关于政治精英的分析,以及对小马科斯政府国内治理的分析。同时,职业教育和华文教育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历史和文学研究逐渐增多,也较有深度;新闻媒体、文学、文化及其他研究也呈现多元化势头。未来,在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与对策研究之外,可从菲律宾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继续深入研究,加深对菲律宾经济社会的全面认识。此外,对中国与菲律宾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与合作等领域,仍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