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学科特点及方法论影响了其研究取向,表现为微观的实证研究较多,宏观的理论研究偏少。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为建构新的公共管理概念和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来源,理论的创新需要建立在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这不仅需要研究者的努力,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
摘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把握中国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的变化,还要结合中国发展外部环境的影响,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刻变化。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发展新质生产力越来越需要在世界范围内汇聚知识、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依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配置创新要素并形成生产能力。以高水平开放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进一步搭建开放型创新交流平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绿色化数字化的新发展方式、推进制度型开放与规则变革、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开放合作中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摘要: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与现代转型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文明的更新进步是特定文化传统在特定时空场域中的现实结果,并呈现出其作为“生命体”演进发展的一般范式。在历史与现实的贯通、民族与世界的互动中实现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理性建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华文明以其作为“文明生命体”的现实存在而成为文明现代转型的本体依赖。从文明蒙尘到文明重现荣光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道路依循。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异质性文化并存所产生的内在张力,决定了“两个结合”成为切中文明转型发展内在要求的根本方法。现代化进程与文明发展的统一,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赋予中华文明现代转型以深厚的现代力量。西方“现代性”文明主导下的总体困局,映照出中华文明现代转型回应人类文明发展时代课题的鲜明特质和文明价值。
摘要:在算法参与和替代人类驾驶活动的过程中,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可能会与现有社会秩序和价值观产生冲突,引发包括行车安全、数据保护、算法歧视和就业替代在内的伦理风险。因对技术成熟度的不同理解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可能出现伦理风险认知偏差,并表现出不同的技术包容度和接受度,进而通过影响产业政策取向延迟自动驾驶产业化进程。基于社会实验调查发现,我国社会公众对自动驾驶具有较高的宽容度和接受度,这为自动驾驶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受访群体的对比分析发现,两类群体对不同类型自动驾驶伦理风险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是否拥有自动驾驶乘坐体验是影响社会公众伦理风险认知的关键因素。发展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需要在加快技术创新的同时,通过更大范围的示范运营,消除公众对自动驾驶伦理风险的认知偏差,实现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协同演进,这是加快自动驾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摘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当前学界最为关注的主题之一。本文以Y省Y县“幸福里”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政治势能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和合作生产理论,探讨乡村服务集成社区通过9 1+3 ”服务体系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机制。研究发现:首先,以就业驱动为核心的产业振兴路径,能够有效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实现“人员留下来、产业强起来、乡村活起来”的良性循环;其次,“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与健康管理的嵌入,体现了乡村振兴从经济维度向社会福祉的延伸;最后,政策赋能与基层创新形成合力,通过资源下沉、服务集成、数字赋能突破传统治理瓶颈。乡村服务集成社区揭示了政治势能理论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动能,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跨部门协作框架,合作生产理论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三者形成“动力一结构一效能”的赋能循环机制共同作用于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为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破解“产业振兴—社会治理”二元矛盾提供了参考,也为理解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地方适应性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摘要: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思想路线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思想路线”这一概念,并集中阐述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曲折中坚持与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日益丰富,先后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相互联系的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出深刻阐释,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的时代要求,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的话语表达为基础,建构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这一话语体系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对外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供了话语保障和支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深刻蕴含着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核心内容的理论逻辑、以围绕和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为建构向度的实践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为建构原则的价值逻辑、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建构根基的历史逻辑。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历史继承性与时代创新性相统一。审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的重要价值、逻辑蕴含和鲜明特色三重维度,将为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发展提供新方向、新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