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连日来,全国各地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本刊特选取相关理论文章,以共同认真领悟全会作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其中一个改革着力点就是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包括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摘 要:枸杞产业是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之一。中宁县通过品牌建设、营销渠道拓展、产品开发等工作,形成了集研发、种植、加工、营销、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全面提升了中国“枸杞之乡”的品牌知名度,促进了枸杞产业发展。但“中宁枸杞”作为地区优势主导产业的公用品牌,在逐渐被国内外市场认可的同时,也受到了外来产品和品牌的强烈冲击,甚至一度影响到中宁枸杞的品牌价值、市场定位和市场占有率等
摘 要:供应链金融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效缓解了涉农主体的融资需求。从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概念、意义入手,详细分析龙江银行“五里明”、新希望“好养宝”、京东数科“京农贷”和云南农文旅“大理包”等4种典型的创新模式,从驱动主体、授信机制、风险管控、产融生态4个方面归纳其演进趋势,以期为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完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农业供应链金融;产业互联网;区块链;演进趋势 供应链金融作
摘 要:农民旅游需求的实现,是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的需要,是实现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需要。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现河南省农民旅游需求,可以从农村居民消费观念转变、收入持续增加、闲暇生活结构优化、供给体系合理改善、与相关领域深度融合和农村居民全面发展等角度进行把握。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旅游;需求特征;供给质量 一、农民旅游的概念 诸多因素导致农民旅游概念的界定呈现
摘 要:“中原农谷”建设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破除种子“卡脖子”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发挥中原地区资源优势、促进河南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从“中原农谷”建设视角看,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够为“中原农谷”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为河南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为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提供新舞台。为了纾解大学生农村创业困境,要提升“中原农谷”品牌知名度,激发大学生农村创业热情;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
摘 要:村级债务是乡村治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研究表明,目前村级债务具有历史债务较多、隐蔽性较强、债务化解能力较差的特点。惠农政策推动下的项目欠债,逐利发展驱动下的经营借债,政绩工程驱动下的盲目举债,以及管理不规范下的债务监督失效等是村级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要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多举措化解现存债务,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改革干部考核方式、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债务管理、构建债务监督机制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旨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发展目标。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主体,其主体性作用的充分发挥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决定性意义。乡村振兴中,“去组织化”,生产力的发展,农民主动发挥主体性作用的意识薄弱,农民文化和技能基础薄弱、综合素质不高,是制约农民主体性作用发挥的因素。要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加快产业发展,激发农民主体意识
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基层治理工作效能显著提升。但是,农村基层治理仍然存在治理理念落后、部分基层干部素质有待提升、治理环境复杂、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方面的困境。需要革新农村基层治理理念,提升基层领导综合素质,优化农村基层治理环境,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从而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效能。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治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
摘 要:过渡型社区是中国城镇化建设催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社区样态,既有城市社区的部分特征,又延续着农村社区的一些属性,在治理层面较传统社区面临诸多新挑战。走访调研中发现,当前过渡型社区治理中存在社区治理偏离居民需要、有行政化倾向、机制运转不畅和缺乏居民参与等问题。包容性治理理论强调的治理主体多元化、多元主体合作化以及治理结果的共享化,为过渡型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包容性治理理论的视角,从理念、主
摘 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不仅是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河南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目前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人才、设施、资金、医保政策配套、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仍面临一定的挑战。应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改善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强化医保政策支持,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有效提升河南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的整体水平,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均衡发展,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关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要和人口老龄化的现实背景下,深入挖掘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很有必要。在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方面,河南省具有老年人力资源总量丰富、老年群体劳动参与愿望强烈、综合素质较高等多种优势。但在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搭建专项服务平台,发展老年教育,大力支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老年群体;人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留守妇女数量虽有所减少,但仍有部分作为弱势群体面临就业困境。这些困境主要源于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因素,影响了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质量及自我发展。以走访调查及问卷的形式探讨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就业困境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关部门应促进留守妇女就地就近就业,营造支持留守妇女就业的家庭环境,多措并举提升农村留守妇女就业能力,以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自身获得
摘 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归根到底是尊重农民对自身生计方式的选择权利。在近年社会转型过程中,六盘山区Y县地理资本多元,当地农民生计方式呈现出近郊工业化、山区农业规模化、沿路农工副业交错等趋势。从地理资本视角对近年来六盘山区Y县农民生计转变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农民生计方式转变既是个人和家庭理性选择的结果,亦受到自然环境、国家政策、人力资本等影响。因此,在城乡二元结构由“索取型”向“保护型”转变、
摘 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公共产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法治实践,为河南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南省持续推进国土绿化与林业提质增效,全民治林筑牢生态屏障,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激活绿色生产力,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美丽中国河南样板贡献了林业生态智慧。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培养知识与技能相一致、实践与创新相统一、社会责任感与乡土情怀相融合的新型人才,但农林类高校在学生认知水平、师资力量以及教育理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深入了解农林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打造多元高效的导师团队,建设实践平台与实践基地,以期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现代农业人才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林类高校大
摘 要: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机构,将加速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但农村金融机构人才短缺、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逐渐显现,导致金融科技与农村金融服务的融合度较低,制约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效益。地方高校要深化课程体系内容改革,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与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出具有扎实的金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金融科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党
摘 要:新农科理念为涉农高校培养卓越农林人才提供了方向指引,给涉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是一个多维度、系统化的过程,在明确教育目标、深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和话语方式表达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当前话语实践中存在内容挑战、引导局限、需求错位和融合不足等多重困境。需紧密结合新农科建设的实际需求和趋势,加强思政课建设,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网络育人作用,以提
摘 要:中华农耕文明是中国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显著特征,也是中华文化凝聚力和自信所在。新时代农耕文明如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关系文化自信、国家认同、民族复兴的重大时代课题。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使命追求,在坚持贯彻“两个结合”文化总基调中充分发挥农耕文明的价值,一方面,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乡村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