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常,就是要经常抓、见常态。作风建设,重在经常,必须常常抓。风气养成重在日常教化,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各级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要把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经常分析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状况,经常分析本地区本部门干群关系状况,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抓细,就是要深入抓、见实招。作风建设,重在抓细
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在全党开展深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出版了。这部重要著作分9个专题,收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299段,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作风建设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全面系统阐明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路径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振聋发聘的判断和警示,从历史、时代和大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历史证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一个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赢得历史主动的过程。这样的过程过去在进行、现在在进行、将来仍然要进行。党要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怪圈,就必须在长鸣的警钟声中保持历史的清醒,坚持不懈抓好党的作风建设,确保党在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对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的一次再教育、再武装,是对纪律作风的一次再检阅、再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为聚焦党同人民群众关系问题扎实开展学习教育
在山东港口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一艘艘货轮停靠在岸边,高耸的桥吊正有条不紊地将大大小小的集装箱卸下,生产井然有序。这里正是“人民工匠”许振超奋斗数十载的热土。 走进许振超大师工作室,只见他身着工装,佩戴党员徽章,正和徒弟们严肃认真地探讨技术难题。载誉归来,年过古稀的许振超步履不停:在集团宣讲,到全国总工会作报告,在清华大学工匠培训班讲课,参加浙江省职工创新展示开幕式、大国工匠进企业活动弘扬工匠精神
毛泽东一生与书为伴。他不仅爱读书,更注重以文字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唤醒普通群众觉悟,引领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他是一位为劳动人民著书立说的思想巨匠,而这一伟大情怀,早在其少年时代便已悄然萌芽。 毛泽东出身农家,幼年大部分时间在湘乡唐家坻外祖父家度过。外祖父家四世同堂,以务农为业。毛泽东同表兄弟们一起生活,从6岁起开始作些田间零星劳动。9岁从外祖父家回到韶山,入私塾读书。其父毛
周恩来纪念馆珍藏着一份写于中国共产党成立61周年之际的文稿,题为《一个严格遵守党的保密纪律的党员》,共计17页。这份文稿前两页由亲笔书写,因年事已高,后面是她口述、由秘书记录。在文稿开篇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源于严格的组织原则和纪律。1924年初,参加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担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部长。她回忆起当年入党时的场景
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他也是一位卓越的报刊编辑出版工作者。在短暂的38年生命里,李大钊参与新闻出版工作14年之久,创办或参与编辑的刊物近20种,在各大报刊上发表文章超过400篇。办刊活动不仅是李大钊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宣传理论、传播思想、引领舆论、影响大众的重要方式之一。 实践历程:国内与国
王新亭上将文韬武略、敢打硬仗、屡建奇功,他从1937年东渡黄河来到山西抗战前线,一直到1949年太原解放,在太行山及周边地区战斗生活了12年。 投身革命彰显才干 王新亭(1908—1984),又名王兴庭,湖北孝感人,在家中排行第三。幼年时家境贫寒,父母却坚持供他上学,得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十分刻苦。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他总是一面打猪草、拾柴,一面背诵课文。12岁时,父亲突然病逝,家境
1955年,汪乃贵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汪乃贵为何能获得诸多殊荣?从下文中可窥见一二 初显将才 汪乃贵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1926年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中,率先参加农民协会。192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5月6日,金寨西部斑竹园、南溪、汤家汇一带爆发立夏节起义(也称商南起义),丁家埠是起义的首发地和
铁松: 出门因在行进中,未得家中一信,甚念!你学校的通知到了么?何时入校?望你告诉我! 到陕即催促前进。西安行营说到太原就可补充,到潼关等部队过河及孙军长来陕,又被催得要死。到了此地,乃仍一无所有。阎①的新炮新枪,均运到后方去。晋军则望风而逃,十五万人现只两三万,余均把枪带回家了。这种残余军阀的可恶,真正是太无人心,到极点了。 我们奉命增加娘子关方面,受孙连仲指挥。娘子关一带是山地,倒还可守
麦儿青青苗儿旺,今年五月反“扫荡”, 民兵打响游击战,土枪地雷到处响。 欧团西庵摸工房,营兵三战高儿梁, 苏亭得胜决死队,都有民兵配合上。 这次虽然打漂亮,小看鬼子不应当, 练习打枪埋地雷,准备再打大胜仗。 浅析: 1943年5月,日军纠集2万余人分三路对太行根据地腹地进行所谓毁灭性大“扫荡”,各路日军向八路军总部驻地左权县麻田和第一二九师驻地涉县赤岸合击。根据地以军分区若干部队和民
陈云(1905—1995),江苏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区)人,原名廖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一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尊敬和爱戴。 眼中无名利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档播出了一部名为《陈云出川》的电视剧,开播后备受欢迎。该剧讲述了陈云在长征路上,接到上级密令从四川前往上海,在出川途中遇到的各种阻碍与磨难
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转折中,青年学生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在近代中国纷繁复杂的道路博弈中坚定地选择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其中,于方舟就是从青年学生到共产党人的典型代表之一。他是天津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天津早期党、团组织的创建者和重要负责人,不满27岁就为党的革命事业壮烈牺牲。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很多诗词作品,展现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精神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北京区委要求,《政治生活》周刊主编赵世炎带领编辑部人员围绕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实现广泛爱国动员的主要任务做了大量针对性宣传,推动五卅运动的熊熊烈火从上海、广州向北方乃至全国引燃 “精要正大”:打响宣传鼓动阵地战 《政治生活》周刊(以下简称“周刊”)创办于1924年4月,是中共北京区委机关刊物。其以“精要”“正大”的时政评述为主,“在北方青年群众极有
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烈士公墓碑位于山西省黎城县黄崖洞镇上赤峪村西黄崖洞烈士陵园内。正面刻有“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烈士公墓”12个大字,背面镌刻着当年保卫战的直接指挥者撰写的碑文和烈士的英名,碑文如下(标点为引者所加): 社县韩庄成立总部修械所。这个修械所肩负着修理我军枪械,生产地雷、手榴弹等任务。1939年7月,为扩大修械规模,避免敌人的破坏,军工部遵循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的指示,将总部修械所迁至地
抗战时期,大落坡是一个有着40多户人家的村庄,西至马首车站4华里,东北到龙化山敌据点5华里,北至寿阳县城12华里。村落坐北向南,面临深沟,村北是农田,种的是大片谷子,往东往北是高梁、玉米地。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二十五团团部就驻扎在这里。 1940年8月20日晚百团大战打响后,第二十五团为拔除马首车站日军据点,对龙化山据点和寿阳县城日军开展监视袭扰,发动全线攻击,猛扑马首车站。次日晚,为解马
1940年8月20日至翌年1月24日,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进攻战役,犹如一声惊雷,划破黑暗、照亮天空。画家沈嘉蔚、李如创作的油画《百团大战》( 300×500cm ,见封底)描绘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画作中,盘旋的敌机、滚滚的硝烟都暗示着战争的激烈与残酷。画面中部通过对八路军与日伪军激烈搏斗的细致刻画,凸显出八路军指战员的大无畏精神;上方描绘了八路军占领烽火台的场景,明亮的色调和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