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对核科技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邓小平的智慧和远见、深切关怀与高度重视,为这一领域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邓小平直接参与中央决策,领导核科技工业的创建与“两弹”研制 1955年1月15日,邓小平出席了由毛泽东主持的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参与关于我国原子能事业创建的重大战略决策。随后,在1956年10月,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委员
新中国成立之初,尽管民族资本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不起主导作用,但它们户数众多,遍布城乡,同广大群众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私营工商业在为社会提供产品,实现商品流通,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经济恢复时期,如何处理好国家与私营工商业的关系,在限制其消极面的同时,发挥其生产经营积极性,需要掌握好政策界限,探索有效解决办法。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
2024年1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7架歼-10C表演机从西北某机场起程,飞赴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参加于2月4日至8日举行的第二届沙特国际防务展并进行飞行表演。 据媒体报道,此次出访加上国内飞行距离,总航程约7000公里,歼-10C在航行过程中采取转场飞行,需要在至少一个国内机场和两个国外机场进行转场加油和休息。 与以往的转场不同,这次中国空军首次使用了运油-20进行空中加油
1951年6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转入停战谈判阶段。三八线附近的开城、板门店,成为中朝方与美国较量的又一重要战场。 一 根据毛泽东与斯大林、金日成商定的意见,停战谈判工作由中方领导。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中方第一代表、中将军衔)、参谋长解方(代表、少将军衔),与朝鲜人民军南日大将、李相朝少将和张平山少将一道,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代表团,承担与“联合国军”代表团谈判任务,南
宋庆龄 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事业的积极推动者、人民政协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回顾宋庆龄参与人民政协的创建,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全国政协发挥独特作用的重要史实,对于进一步彰显她“永远和党在一起”的信念,学习她的崇高精神和伟大风范,进而推动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的精神是永远跟随你们的事业” 青年时代,宋庆龄追随孙中山献身革
于清文 在东北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中,涌现了许多劳动英雄,于清文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清文从旧社会被剥削压迫的贫苦农民,翻身成为新社会有田有地的主人;从闯关东的难民,蜕变成劳动英雄;从普普通通的群众,转变成党的好干部。 历经苦难,动心忍性 1911年10月13日,于清文出生于山东省寿光县(今寿光市)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家贫,只读了3年书。从16岁起
1954年12月19日晚,毛泽东邀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到中南海颐年堂座谈。他针对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后政协的性质、任务等一些问题谈了几点意见。 一是协商国际问题,如对外发表宣言、反对侵略、保卫和平等。像过去的抗美援朝、现在的美国占领台湾问题,包括将来如发生外国侵略等,都需要商量。有些全国人大常委会不好做,国务院做不完,要由政协来做。 二是协商候选人名单。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44年8月18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外事工作的指示,指出只有“冲破国民党种种禁令和约束,才能便于我们外交往来和取得国际直接援助”,“如果国际统战政策能够做到成功,则中国革命的胜利,必将增加许多便利”。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领导人在雅尔塔会晤并发表公告,决定于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筹备成立联合国。 2月18日,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扩大会议上明确提
1928年,蔡元培推荐李四光担任国立武汉大学新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和新校舍建筑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李四光对大学选址有独到见解。他认为大学校园应当“有山有水,动静相宜,方能启迪学生之灵性”。在此理念引导下,李四光首先把新校址选在了洪山脚下。后来筹委会委员叶雅各到武昌调研,发现“卓刀泉东湖嘴一带”环境不错,便极力向李四光推荐。李四光等人看到这一带山石峥嵘,景色秀丽,十分满意。回去后,李四光主持了筹备委员
研究抗美援朝战争后勤工作,可以为做好未来战争中我军后勤保障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1.着力提升“保战”能力,在未来战争中争取主动。 抗美援朝战争中,后勤工作始终坚持因势而变、应势而动。从东北军区后勤部前方指挥所到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从点对点组织保障到实行分区供应,奠定了后勤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群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后勤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
六面密印,又称“六面内章”,外观像个木质骰子,看似普通,却担负着传递军情的重任,是红军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在浙西南开展游击战争的挺进师和党组织秘密联络的工具。密印有6个面,其中5个面有星星的花纹和图案,还有一个面四周有花纹,中部是空的。其中5面没有具体意义的区分,只是起到加密的作用,它的使用代表“自己人”。中空面印记用于敌情紧急时调动大部队,一旦使用就表示“军情十万火急”。 从1935年
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期间重视使用陆空协同战术,制定详细作战指导要领,调派压倒性优势兵力开赴前线,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仍然难逃失败的命运。 首先,国民党自身落后性质和腐朽制度严重阻碍其陆空协同战术实施。国民党往往无视人民群众利益,所以在陆空协同战术中常会出现“无法争取民众”的尴尬局面,这就大大限制其陆空协同战术发挥效能。 其次,前线国民党军队对陆空协同战
荣誉军旗“英雄中队”在阅兵训练场上 志愿军空军第3师7团飞行3大队7中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两度奉命进驻安东(今丹东)浪头机场,多次奉命入朝参战,取得击落击伤美军F-80型飞机7架、F-84型飞机4架和F-86型飞机7架的辉煌战绩,涌现出击落击伤敌机9架的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宝桐,击落击伤敌机6架的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范万章和二等功臣牟敦康等,创全师首战告捷和中队战绩最高纪录,出色完成了党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每人身背3天干粮、2双草鞋,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了长征。红25军越过平汉铁路,挺进桐柏山和伏牛山。1935年3月,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6月,红25军奔袭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取得胜利,留下众多难以磨灭的印记。 红25军领导人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指出:“国民党营垒中,在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的时候,是要发生破裂的……冯玉祥于1933年在察哈尔还曾和共产党一度合作,建立了抗日同盟军。”《周恩来选集》(上卷)第382页的注释中写道:“冯玉祥1933年5月同共产党合作,在察哈尔省组织抗日同盟军,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后,继续采取和共产党合作的立场……” 1933年,冯玉祥(右) 与方振武在察哈
1905年,19岁的朱德用“朱建德”的名字参加科举考试 “总司令”是朱德元帅的代称,他也一直被誉为“红军之父”。朱德的一生,是为民族复兴而苦苦思索和不懈奋斗的一生。毛泽东称赞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是“人民的光荣”。周恩来把朱德的革命历史看作“20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初心在苦难中萌芽——20岁,“书生便应气如虹” 在四川省的北部,有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县城——仪陇。
李声簧 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校址在珞珈山。四川乐山古称嘉州、嘉定州,“珞嘉”是从抗战硝烟中走来的武大学子对乐山往事约定俗成的说法。 迁校前的密谋 武大是最早建立共产党与共青团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建校当年成立的中共武大支部,1931年停止活动,之后的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学校的中共地下组织始终没有恢复。 19
红军时期的滕代远 1931年春夏间,时任红3军团政委的滕代远,受中共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的派遣,以苏区中央局巡视员的身份,从红3军团驻地出发,不畏艰险,马不停蹄,先后到湘东南、平江、浏阳、赣西北一带巡视,向各根据地党组织以及留在湘鄂赣边区的红16军传达中央局的指示,指导那里的工作,前后历时3个月,打通了中央苏区和湘鄂赣、湘赣苏区一度隔绝的联系,促成湘鄂赣苏区的形成和建立,极大加强了湘鄂赣和湘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