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进程不曾停息,留学生的脚步依然匆忙。 投身留学的潮流,不仅是学更新鲜的知识,而且是看更广大的世界。 我们要学会从中国看世界,就是从中国发展的视角、中国文明的视野,审视当今世界的走向,求解全球共同的命题。我们也要学会从世界看中国,就是从世界变革的坐标、人类文明的大势,把握中国发展的定位,开掘中国道路的意义。其实,中间还有一个学会从世界看世界的环节。于万千留学各国的学子们而言,这是一项荣耀
全球知名高校校长在港共论“知识全球化”潜力 2024年12月2日,“大学校长高峰论坛2024”在香港举行。此次论坛以“知识全球化”为主题,邀请了全球50多所大学的校长和教育领袖,与香港高等教育界人士围绕知识全球化对人类的重要性、数据科学与国际新秩序、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中的伦理与价值建构等9个议题进行研讨。会上,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江莉莉表示,当今世界已被数据重构。建立虚拟世界的理性和道德是全球性议
2024年美国大选结果显示:特朗普领导的共和党不仅夺回了参议院的控制权,还守住了众议院。共和党能够大获全胜,其原因在于,美国社会的“政治光谱”已经悄然改变,自由主义在美国政治中长期占上风的时代正在消退。那么,美国将如何调整其留学政策,特别是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政策?分析这一问题,不仅要聚焦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策选项,而且要根据美国政治社会的结构性变化,研判其长期趋势。 移民政策和留学政策即将收紧 短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高等教育面临一系列重要命题,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其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刻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发展。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虚拟学习空间和物理教学空间的边界,为学生创造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多模态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多种教学方法的重新组合,进一步扩展了教育情境,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效
当前,人类社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剧变。一方面,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以空前的速度改变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及应用方式;另一方面,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全球化进程虽受到地缘政治的挑战,但数智化联结却愈加紧密。在此背景下,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新时代,教育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功能,而要承担起“基底”和“突破”双重使命:“基底”指的是在数智时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高等教育之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高等教育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核心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等教育作为三者的重要交汇点,兼具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大使命。笔者认为,高等教育服务科技创新主要通过以下四种途径:一是开展基础科学研究,为科技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二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教育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石,其公平性和质量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实现全纳与公平的优质高等教育,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与成就,更是国家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然而,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的资源分配、机会获取和成果产出在不同地区、国家和群体间存在显著的不平衡。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和财政投入不足,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难以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而在发达国家,尽管教育资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产学研协同发展作为教育、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发源地,高校和科研机构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与企业、科研机构深度合作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发
2024年7月28日至8月2日,以“倡导音乐教育的可持续性”为主题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在赫尔辛基艺术大学举行。该校校长卡尔洛·希尔登在大会欢迎辞中表示:“音乐教育在走向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相信,音乐教育具有推动全球积极变革的巨大潜力。”作为芬兰教育的亲历者,笔者深刻感受到:在这里,音乐教育不仅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存在,还被视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贯行对多元文化的
当前,全球生态危机正威胁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如何通过教育重新厘清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关键。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学会与世界共生: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Learning to Become with the World: Education for Future Survival),要求“到2050年,教育不再一味宣称人类至上主义。我们不再只依靠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技术
说到德国,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远近闻名的足球与啤酒文化?还是深厚的哲学文化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抑或是二战时期犯下的种种罪行? 德国是一个复杂的国家,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我,因着读博的缘故,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落后”的文化习俗 2023年2月底,我来到德国德累斯顿,将在这里度过三至四年的时光。起初,我对很多事情感到不适应,常常发自内心地疑惑:这个国家明明很发达,怎么会给人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发布意见,提出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意见”描绘了至2035年我国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蓝图: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赋能教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 坚持立德树人,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师德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我们坚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律自强,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学校积极开展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大先生”等专题教育,吸收优秀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学校将“养浩然之气,扬君子之风”的办
教师宛如驱动学校前行的“引擎”,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石”。如何加强教师能力培养,提升其教书育人水平?我们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铸就教师的“四大”关键能力。 规划引领力:远见卓识,绘就成长蓝图。我校实施“星海引航”计划,构建“四航教师”培养体系,让教师在专业成长的海洋扬帆起航。对于初入职的“启航”教师,聚焦新时代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于有一定经验的“续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教育强国建设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抓党建、强师德,以教育家精神涵养教师高尚人格。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做好思政工作。一是坚持党建工作的核心地位,实施党总览全局的工作机制,把支部建在备课组,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保证红色基因自然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打造,是学校提升教育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校本教研,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其优势在于“小而精准”。我校提出了以主题化教研为经、以儿童生长课程研究为纬的校本教研路径,构建融会贯通的教研生态,拓展教师专业素养的广度和深度。 主题化教研为经,拓展教师专业素养的深度。主题化教研,是以主题为引领,转碎片教研为主题教研,变无序教研为系列教研,要求学科教研组整体设计贯穿一个周期
在教师培养中,培训资源不足、资源配置不均衡、培养体系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普遍存在。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双向奔赴,形成了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文化引领,撬动学校内涵发展。学校构建“和乐”文化体系,通过整体设计、品牌打造、产品落地等举措,以文化渗透提升教师的层次和品味,提升教师的文化自信,引领教师团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就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教师应引领学生步入社会大课堂,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认知社会,学会处事、懂得做人。 实践教学的现实问题 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实践教学方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科学、客观、准确的课程评价是增强课程质效的基础。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必须着眼时代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加强探索实践,积极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评”一体推进、互促共进。 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意义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之需。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道德和社会认知、法治观念、实践能力等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与优质教育的普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县域教育中,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是一项尤为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集团化办学通过资源共享、管理优化和品牌建设,可以实现各校区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进而提升整体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红峰小学作为福建省闽侯县上街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在教育集团“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核心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新
2019年11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12亿10—19岁青少年群体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病”。同时,网络上不断涌现的青少年伤害事件表明,心理健康问题正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延伸至大中小学生群体,并呈现低龄化的发展趋势。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到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
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小学秉承“让每一朵花儿幸福绽放”的办学理念,构建了自己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其中,葡萄园课程是学校的特色课程。 在劳动课程实践过程中,福洪小学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细化劳动目标,关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需求。其中,一、二年级以“启蒙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为
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积极健康的性格品质,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重庆市荣昌区仁义镇初级中学作为一所农村初中,针对部分学生虽生在农村而不知农事、不务农活的现象,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了“以劳育人”的校本劳动课程实践。 谋划统筹全局的盘子。学校坚持党建引领,以一盘棋的思维,构建了包含劳动教育的学校育人体系。一是育人理念统筹。针对农村学生学业基础薄弱、缺少自信的实际,学校确定了“让每个生命闪光
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重庆市荣昌区安富中心小学以“传承雷锋精神 培育陶都新人”办学目标为引领,在办学中积极落实劳动教育、探索“五育”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建构,优化顶层设计。学校每学期召开劳动教育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劳动教育工作,优化劳动课程,形成了“开智”劳动课程体系,通过五项措施让劳动课落地。一是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劳
项目化学习是指从真实的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开展探究,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最终形成项目成果的教学方式。语文学科的项目化学习,立足学科本质,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在此,笔者以六年级语文学习项目“打造专属成长纪念册”为例,探讨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策略。 策略一:情境任务,驱动学习。 项目化学习强调学习者、知识与情
灯笼,这一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情感与文化寓意。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设有“汉字真有趣”猜字谜活动,美术教材中设有扎花灯的手工活动,数学课程中设有关于立体图形的教学内容,这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跨学科教学契机。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第四小学三位不同学科的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以“灯笼”为主题开展一次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灯笼情思”,旨在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相声,这一深受群众欢迎的传统艺术,以简单的表演形式和道具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在山东省嘉祥县实验小学双桥校区,笔者提出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教学方式——校园相声,即将相声艺术与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练”相结合,同时融入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等多个学科,不仅实现了各学科的有机融合,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为了拓展校园相声的学科融合,助推“泛在学习”,学校积极构建数字化场景。 搭建数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一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目标。本文以统编版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两次鸦片战争”为例,从教学核心内容、整体学情、教学设计等多方面进行探索,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立足学情,精准设计教学目标 “两次鸦片战争”的核心内容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与影响,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叙事框
中华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农耕智慧与天文知识,是古人观察自然、指导农事的重要依据,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鉴于此,青岛市李沧区衡水路幼儿园在“和美共建,以文化人”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华传统节日融入大班幼儿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究。 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节日元素 规划节日主题课程。园所制定了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主要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月度或季度课程规划。其中,春节主题课程为期两
社会性和情感发展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特别强调了这一点。社会情感能力指的是个体能够成功调节自身的情绪,通过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进行社会互动及达成目标的能力。作为一种注重生命体验、情感陶冶及健全人格培养的教育方式,教育戏剧以其综合性、趣味性、参与性等特点,展现着促进幼儿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的独特优势。本文主要介绍将社会情感学习融入幼儿园教
当下,随着深度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游戏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幼儿绘本阅读中,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但在实践中,幼儿绘本阅读游戏化表现出绘本内容选择不当、游戏化方式单一、教师指导能力不足等多种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应该如何调整呢? 精选绘本内容。首先,选择绘本内容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确保所选内容既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过于复杂。例如,针对3—4岁
课程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媒介,其设计应体现儿童的主体地位。石家庄市藁城区工业路幼儿园始终秉承“让师幼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办园理念,该理念不仅体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更贯穿于幼儿园所构建的“五趣”课程体系中。 “五趣”课程的理念发轫 早在建园之初,工业路幼儿园便以“幸福”教育为出发点,致力于为师生营造一个充满幸福感的成长环境,由此发展出“工幼”文化,其核心便是“叩响幸福之门,以‘趣’为
当今社会,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面对状况百出的孩子,很多父母感到不知所措。作为幼儿园,可以为家长们做些什么呢? 教师要成为家庭教育的“通才”,才能指导家长成为育儿的“行家”。幼儿园教师是孩子一日生活和学习中接触最为密切的人员,他们如果成为家庭教育的“通才”,就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家长成为育儿的“行家”,游刃有余地解决育儿过程中的问题。家庭教育是极其专业的领域,教师不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一日生活的活动内容较多,各环节是否有效衔接关系到幼儿一日生活的流畅性与育人效果。那么,幼儿园应该如何有效优化幼儿一日生活呢? 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通过梳理本园在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全方位探索优化一日生活的路径,
“双减”政策聚焦学校主阵地,旨在通过建构高质量的课堂,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这要求教师转变以自身为主导的传统课堂模式,创设启发学生思维的新型课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和乐趣。基于此,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小学的教师对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减”背景下实施教学的有效策略,力求在“减负”的同时“增质”,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业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至关重要。“双减”政策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在此背景下,如何设计高效、有趣且富有实践性的语文作业,全面提升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将从扎实基础、趣味先导、目标明确三个方面,详细探讨如何在“双减”背景下设计小学语文作业。 扎实基础——日常积累式作业 新课标对低年级
古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如今,很多教师都开始使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容易被多媒体形式吸引,导致注意力分散;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时,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等等。如何在古诗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筛选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古诗教学内容 古诗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数字绘画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创意、锻炼技能的广阔舞台。“有趣的图形重复”课程结合了小学数学课程“图形的运动”,并融合信息技术来构建美术课堂,是一门多媒体教学的跨学科课程。“有趣的图形重复”课程的学习,以项目式学习的形式展开,运用数字绘画赋能校园文创的设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
自2021年“双减”政策颁布以来,教育领域迎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一政策导向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纸笔练习,而要更加注重精简性、开放性和趣味性,以实现减负增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精简的基础作业:巩固知识,提升效率 基础作业作为数学课堂的延伸,旨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帮助其把握数学规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机械性重复,而是要在控制作业数量的同时,提升作业的质量。小学
“双减”政策出台后,学生的课外作业和校外培训时间明显减少,这为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和舞台。美术学科作为基础科目之一,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途径。本文将探讨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的新理念、新策略和新实践,以此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美术教育应坚持以学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小学课后服务的美育课程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美育课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审美能力及艺术修养,还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小学课后服务中美育课程的实施策略。 跨学科融合式美育课程教学 美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还可以促进知识的相互渗透与整合,为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鼓励以新学习方式打开学科的边界,最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温州大学附属南白象实验小学基于劳动教材,遵循让儿童“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的理念,积极探索设计六年一体化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六师集市”,致力于促进学生从劳动跨出、从成长跨回。 教材延展 定位“劳”,确立学习主题 “六师集市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各门课程应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教师从分科教学的惯性中解脱出来,跨越学科界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聚焦核心素养,以整体系统的视角创新和重组教学形式,基于真实情境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这种以问题解决为起点、以主题整合为抓手、以实践学习为路径的学习方式,以其独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支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有助于明确学习目标,提升教学效果,拓宽学习边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具体到实践中,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应该如何实施呢? 积极转变教学方式,落实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师要在整合单元教学
南宋大诗人陆游在74岁高龄时,为了教育自己最小的儿子陆子聿,写下传颂千古的名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诗里,诗人既指出了学习要珍惜时光、不遗余力,又强调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希望儿子在“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两方面都不偏废。那么,在“双减”背景下,如何以“行”赋“知”,让学生的作业充满意趣呢? 陪伴,体悟观察之趣 陪伴谁?陪伴“大蒜宝宝”。 二
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课程。当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当技术赋能教育,未来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未来的课程将怎样展开?展开的支点在哪里? 基于这样的追问与思考,我们与AI进行了对话,它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未来学校将是一个高度个性化、技术驱动、灵活多变的学习环境。学校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设置,而是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创造出更加有效和吸引人的学习体验。当然,未来学校还具备技术集成、灵活的学习空间、
对于留学生来说,实习是海外求学的重要一环,事关个人能力提升与未来的职业发展。启德教育发布的《2024中国学生留学白皮书——本科篇》显示,八成以上学生有本科留学期间的实习规划。然而,找到心仪的实习岗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留学生可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寻找实习机会?怎样才能提高求职的成功率?围绕相关问题,本刊邀请了几名在不同国家留学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实习经验,希望能为广大留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爱尔兰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