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全省秋作物田间管理暨乡村富民产业链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民权县召开。 副省长李酌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当前秋作物进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七下八上”防汛防涝和农业防灾减灾的关键时期,要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打赢抗旱保秋攻坚战,力争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要扎实推进 ⋅⋅6+18′′ 富民产业链群和设施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李酌强调,要全力开展抗旱浇灌,推进单产提升,
7月29日下午,河南省渔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郑州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首届90名理事会成员、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等10家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等5家轮值理事长单位,制定了《河南省渔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章程》,明确了宗旨使命、组织架构、主要任务等。联盟是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由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牵头,渔业产业龙头企业、渔民合作社、科研院所等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合作组织。
当前,我国正处在农业现代化提速发展、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的关键阶段,但以农村家庭为单元的联产承包经营规模较小,财富积累有限,自主实现产业发展跃迁变轨的能力不足。只有适时吸收外部金融赋能,才能在拓展规模、补充装备、包装产品、运营市场等方面获得新动能,从而实现加速发展。因此,构建小农户金融服务保障体系,唯有形成“政府引导 + 市场运作 + 社会协同”的普惠金融生态,才能从根本上筑牢农业生产乃至粮食
西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隶属驻马店市,全县总面积 1089.77km2 ,辖17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28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7.49万 hm2 。全县农机具数量18.3万台(套),农机总动力139.2万kW。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县、全国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县。 随着新型城镇化及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应用
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日益深入,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智慧农业的应用与发展上。 一、时代背景 国际上电子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跨界融合,已成为全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趋势,为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这种跨界融合不仅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卫星
农民田间学校作为推广农业科技和培训农民的重要方式,在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载体。自2014年河南省启动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工作以来,围绕建设原则、管理方法、教学目标、培育质量、发挥作用等创办要素,守正创新,积极作为,逐步探索形成了“新 + 融 + 质”的创建思路,构建起农民田间学校高质量、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
推进生态农场建设,是探索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也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豫西山区地处我国第二级、第三级地形阶梯过渡带,涵盖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脉等褶皱山脉,跨越丹江流域、洛河及伊河等流域,主要包括洛阳市、三门峡市等地市,区域明显的生态环境优势为生态农场建设提供了保证。 一、建设现状 2022年以来,洛阳市和三门峡市通过对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几个方面的监
近年,全球气候问题愈加严重,给国家粮食安全、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农业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业碳排放的测算和汇算也成为当下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一、漯河市农业生产碳排放总量现状及趋势 漯河市是典型的农业城市,在农业生产中,一方面,农作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碳,实施秸秆还田吸收了大量有机碳;另
金花葵一般以嫩果作为蔬菜食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脂类、各种维生素、黄酮类、多糖类和果胶类等成分,对消化系统、肠胃和肝脏保护等有益。在河南省,金花葵已有一定的规模种植,通常是采用露地种植的方式,结合早春在大棚内培育幼苗,以达到提前上市的目的。金花葵作为一种不间断生长型作物,整个生育期210~240天,连续采摘时间超过150天,经济效益显著,是值得推广的新型功能性保健食品,也是发展绿色食品
绿豆是我国重要的豆类杂粮作物之一,因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较长的播种期、出色的抗旱耐瘠能力以及多样的栽培模式,成为垦荒、抗灾及减灾的首选作物。在河南省,若7月下旬至8月上旬遭遇洪涝灾害,灾后应及时整理田地,选用生育周期短(55~60天)产量高、品质优的绿豆品种进行补种或改种。此举减少粮食损失、改善水淹土壤、增强土壤肥力及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产地环境 选择地块需保水保肥、排灌
莴苣又名笋菜,原产地中海沿岸,现已在我国各地广泛栽培。莴苣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叶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春冬两季的重要蔬菜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利用塑料拱棚进行早春栽培,能够在外界寒冷气候条件下为莴苣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促进莴苣提前上市,实现增收。 一、特征特性 莴苣根系较浅,再生能力强,适于移栽;茎短缩,抽后形成肉质茎;叶互生,分为卵圆形、披针形、侧卵形等;花为头状花序,花托扁
甜瓜为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烟酸及磷、钾、铁、镁等矿质营养,具有清热利尿、补充机体养分的功效。硒是机体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甜瓜在栽培过程中,运用补硒技术措施可提高甜瓜的硒含量,为种植户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采用早春拱棚设施栽培可助富硒甜瓜提早占有市场,从而进一步增加其经济效益。 一、生物学特性 甜瓜根系发达,茎蔓生,有卷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蔬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番茄采用无土栽培,能避免常年连作导致的土壤有害微生物积累、盐类积聚、植物自毒作用等引起的植株长势变弱、品质下降问题,降低土传病虫害发生概率,进而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采用无土栽培还可以摆脱土地资源的制约,扩大农业生产空间。 一、栽培茬口和品种选择 在温室或大棚中,番茄无土栽培茬口分为两种:一种是越冬茬长季节
紫菜耋又称红菜、芸菜臺,从唐代开始在鄂州(现为武汉市)种植,后逐渐流传至江西省、四川省、湖南省和河南省等地。紫菜墓植株中等,腋芽萌发力较强,株高 40~50cm ,开展度 50~60cm ;基叶卵形,较狭长,长 15cm ,宽 14cm ,基部有不规则的叶翼,叶面光滑,有腊粉,叶柄长 14cm ,宽 1.7cm ;叶面、叶脉、叶柄均为紫色。驀生叶少,披针形,无炳,紫色。长25~35cm ,单株产量
一、 果桑栽培技术 (一)果桑园地选择 桑树对环境的适应力极强,在 pH 为 4.5~9.0 的土壤中可以顺利成长。果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选择阳光充沛、空气流畅、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排水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块。 (二)果桑植苗技术 果桑栽种之前,必须将田地整平,清理草木杂质,并深耕土壤,提高其通气性与透水性。同时,撒施适量农药以防范潜在虫害。种植果用桑树时,选择行距为
花生的生产发展在油料作物生产中地位显著,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河南省常年花生种植面积约120万 hm2 ,占全国花生种植总面积的 26% 全省花生生产上普遍存在氮肥施用过量、肥料利用率偏低等问题,严重影响花生产量。 腐殖酸有机质含量高,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的作用,化学肥料配施一定量的腐殖酸不仅可以提高肥效、改善土壤,还可以刺激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逆能力,改善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在农
全球水资源短缺是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水资源短缺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对农业、工业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巨大威胁,还对区域和平构成了潜在威胁。农业用水量占全球淡水使用量的 70% 以上。但是,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导致水资源严重浪费。传统的灌溉方式如漫灌和沟灌,不仅耗水量大,还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和水土流失。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农业灌溉设施落后,技术更新缓慢
草莓属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富含果糖、蔗糖、柠檬酸、氨基酸等,主供鲜食,也可做果酱、罐头,有“水果皇后”的美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草莓市场需求量也在逐年攀升。含腐殖酸水溶肥料能够有效补充作物生长中所需的多种养分,促进其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在水果种植中有着广泛应用。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试验于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在漯河市召陵区草莓种植园开展。供试土壤类型
根瘤菌是土攘中的一种重要固氮细菌,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将空气中分子态氮转变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态氮。大豆是生物固氮类植物的典型代表,其根与根瘤菌共生固定的氮素占大豆氮总需求的 65%~70% 但固氮量有限,无法满足大豆整个生育期的需求。为促进大豆正常的生长发育,需适量使用氮肥。氮肥因利用率极低,常会导致过量使用,出现土壤酸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肥力降低、病虫害增多等问题。根瘤菌固定的氮素对
大豆根瘤菌剂聚集在大豆根部能固氮解钾,保证大豆植株能有效吸收氮肥。其优点为可减少氮肥用量,减少土壤板结,既能有效改善大豆连年重茬和减少病害的发生,又能提高土壤地力和大豆的产量与品质。 一、试验地点及土壤养分含量 大豆根瘤菌剂减量试验地点选择在扶沟县城郊乡谢村行政村南 300mc ,试验田地势平坦地,土壤类型为潮土壤质土,土壤养分含量:pH为8.1、有机质含量为 15.8g⋅kg-1 、全氮含量
襄城县属独特的沙壤和砂姜土质,春秋季少雨的气候特点给花生播种及收获创造了良好的气候环境,使花生的种子及产品外观白净,荚果茧型,果嘴钝,网纹细、浅,百果质量 169~189.9g ,百仁质量 67.2~71.5g 籽仁呈长圆形或球形,形似罗汉,种皮粉色,香味独特,壳薄果净,鲜果脆甜多汁,干果香味较浓。襄城县花生经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脂肪含量 ⩾525g⋅kg-1 ,油酸含量
土壤中的硅元素以游离态、结合态及矿物态等多种形式存在,土壤中的硅含量(全硅)是评估土壤肥力、抗侵蚀能力和污染修复潜力的重要参数。例如,从苏素苗等人的研究中可以得出,硅元素对提升作物抗胁迫能力及养分吸收效率具有显著作用。通过郭磊和刘鸣达等人的研究结果可得知,在农作物的种植中,适量的硅肥可通过吸附作用降低铅(Pb)和镉(Cd)的生物有效性,有效降低植株中铅和镉的含量。同理,在环境科学中,硅的迁移与固定
唐古特白刺为蒺藜科白刺属的多年生植物,高1~2m ,多分枝,不孕枝先端刺针状。唐古特白刺是中国的特有种,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阿拉善和腾格里沙漠等地区的湖盆边缘和河流积沙地,具极强的抗逆性(抗寒、抗旱、耐盐碱等),对于自然条件异常严酷的盐碱地和沙漠,起着极其重要的防风固沙、保护绿洲和维持生态环境的作用。唐古特白刺全株均可入药,在中国沙漠地区的药用植物记载中具有重要地位。 唐古特白刺具
白术又名于术、浙术、冬术等,为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部位为干燥的根茎。白术性温,味苦和甘,归属于脾胃经,主要功效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和安胎,常用于治疗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泄泻、痰饮眩悸、自汗、水肿及胎动不安等。白术通常作为补益类中药,是我国中药配方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材之一,也是重要的大宗出口中药材之一。白术中药入方范围广,市场需求量大,目前野生白术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主要依靠人工
赤灵芝作为名贵中药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豫西地区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带,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山区林木资源丰富,为赤灵芝栽培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一、栽培环境与场所设施 (一)气候条件 赤灵芝菌丝生长适宜温度 25~28∘C ,子实体分化温度为 22~28∘C ,温度低于 15∘C 或高于 35∘C 时,菌丝生长受抑制。发菌期空气湿度 60%~70% 出芝期空气湿度 85%~
葛是豆科葛属植物的总称,为多年生藤本落叶植物。葛在全世界约有20种,我国有11种。葛的适应性极强,喜光向阳,较耐阴,耐热、耐旱、耐寒,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以外的省份均有分布,其中野葛和粉葛分布最广、产量最高。葛春季萌发,夏季生长旺盛,秋后叶片开始枯萎,冬季休眠,周而复始,不断生长。葛对土壤土质要求不高,但最适于微酸性、疏松湿润的沙壤土。 位于东南部,地跨江淮流域,山多坡地多,以沙壤土为
一、著草的概述 蓍草又称一支蒿、锯齿草、蜈蚣草、飞天蜈蚣等,是菊科蓍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中国东北部和西北部,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云南省、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江西省等地,也见于欧洲、非洲北部、伊朗、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北美等地。蓍草的株高度一般在 50~150cm ,茎直,稍有菱形,皮白色疏贴柔毛,叶密集,单叶生,叶片线状披针形,常1~3羽状深裂。头状花序
河南省不断加大对优质花生品种及现代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但随着花生产业的发展,生产上也出现一些问题,相关部门通过深入调研,对河南省花生生产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 一、关于进一步推进花生高油酸化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是全国推广高油酸花生品种最早、推广成效较为显著的省份,高油酸花生的品种数量和推广面积均居全国前列。河南省花生高油酸化进程主要靠政
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该定义由市场监管总局等6部门
郑州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良好,群众基础广泛,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设施蔬菜种植方面,中牟县、荥阳市、新郑市、新密市和惠济区等区县(市)形成了主要的设施菜种植区,占地面积和产量均居郑州市前列。但部分地区设施蔬菜有以下问题:种植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种植品种单一、市场开拓力度不够、销售渠道有限。针对以上问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座谈、查阅资料、深入分析研究等,提出了发展对策,
漯河市坚持以园区化为抓手,通过大力推进农业全环节提升、全产业融合、全链条增值、全要素保障,切实以高水准农业产业园建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以农为本,强化“三产”融合 (一)壮大优势主导产业 漯河市指导每个产业园因地制宜重点发展1~2个主导产业,培育形成优质小麦、玉米、花生等16个种植类和生猪、鸡、黄淮肉羊、青虾等4个养殖类优势特色产业。全市保持粮食产量在185万t以上、蔬菜产量180万t
小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关键地位。然而,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蚜虫等,这些病虫害会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导致其产量和品质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传统的小麦病虫害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人工田间调查,该方法存在效率低、主观性强、检测范围有限等缺点,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精准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图像和传
丝瓜不仅具有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的功效,还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抗过敏效用,同时对血糖控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总之,它是一种营养丰富且具有多重保健效果的食材。做好丝瓜全程病虫害绿色防控是兼顾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一、丝瓜主要害虫类型 丝瓜的主要害虫种类有瓜绢螟、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棉铃虫等。 (一)瓜绢螟 1.外观特征。瓜绢螟成虫体长 11mm ,翼展宽度为 25mm ,头部与胸部呈黑色,
武陟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4.02万 hm2 ,年产量超30.6万t。近年,受耕作制度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小麦赤霉病在当地由偶发性病害逐步发展成为常发性病害,若防控不及时,选择药剂不对路,则会给小麦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为加快优质高效环保性农药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实现农药减量增效,笔者结合生产实际,农技人员在2023年小麦生长中后期开展了 40% 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真菌病害的效
甘薯腐烂茎线虫病又称为糠心病,是甘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病原由腐烂茎线虫引起,该病原属于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它主要侵害薯块,致使薯块糠心,其次是薯苗和薯蔓基部,一般会造成甘薯减产 15% ,严重地块可减产 60% ,甚至绝收。近年,随着甘薯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民种植甘薯的积极性较高,加上人们对甘薯口感及鲜食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造成薯苗的跨区引种调运更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病传播扩散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属于丘陵山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全市海拔差异较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洛阳市气候多样,四季分明,光热充沛,水资源相对贫乏,洛阳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 600mm ,山区在 800mm 左右。洛阳市降水分布很不均匀,年际变化较大,使之干旱较为频繁,形成了“十年九旱”的气候特征。全市耕地面积43.33万hm2 (基本农田37.52万 hm2) ,其中,旱
玉米南方锈病是由多堆柄锈菌导致的真菌性病害。目前有夏孢子和冬孢子两种形态:夏孢子为单细胞,颜色淡黄色至金黄色,表面有刺突;冬孢子为双细胞,颜色呈褐色,比夏孢子颜色深,形状多为椭圆形或长圆形。冬孢子在玉米上很少产生。因此,夏孢子是玉米多堆柄锈菌主要的侵染源。 玉米南方锈病在国内最早于1972年在海南省出现,1998年在河南省首次暴发流行。目前,该病在河南省南部部分地区常发,且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呈逐年
小麦是濮阳市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23.33万 hm2 以上,是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其单产一直稳居全省前列。小麦吸浆虫俗称“麦蛆”,分为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在濮阳市以麦红吸浆虫为主。小麦吸浆虫以幼虫形态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进行为害,易造成秕粒、空壳,严重时可减产50%~80% ,甚至绝收。近年,随着对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的深入研究和综合防治技术的大力推广,小麦吸浆虫在濮
近年,开封市小麦中后期白穗现象发生普遍,白穗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经调查分析,引发小麦白穗的主要原因有病害、虫害、药害以及倒春寒、干热风等。 一、病害引起的白穗 开封市小麦中后期引起白穗的主要病害为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根腐病及赤霉病等。开封市为农业大市,常年小麦种植面积近30万 hm2 ,连年种植加上多年施行秸秆直接还田,导致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根腐病的田间菌源逐年积累,发
花生中后期地下害虫防治是决定花生产量的关键时期,花生常见病虫害有叶斑病、茎腐病、根腐病、金针虫、螃螬、新黑地蛛蜥等,而对花生产量影响较大的是金针虫、螬等地下害虫。用 600g⋅L-1 吡虫啉悬浮剂拌种,对花生中后期地下害虫进行防治试验,观察其防治效果,以期为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顺利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试验作物为花生,品种为
番茄潜叶蛾主要喜食茄科类植物,尤其喜食番茄,其次是马铃薯和茄子,最喜欢的野生寄主是龙葵,其寄主非常广泛,它能够取食11科50多种植物,包括茄科、苋科、藜科、旋花科、豆科、锦葵科、菊科等。为害方式隐蔽,主要通过幼虫潜叶、蛀嫩梢、蛀果侵害寄主作物;为害周期长,幼虫阶段发育期长,是番茄潜叶蛾的主要为害阶段,可在番茄植株的任一发育阶段和任一地上部位进行为害。初孵幼虫潜入番茄叶片内取食叶肉,在叶片上形成细小
近年,随着高产水稻的种植,水稻的生育期也在延长,后期二化螟为害越来越严重。为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人员在示范区内开展了利用性信息素诱杀水稻二化螟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高产攻关项目区,该地土壤肥沃,农民种田科学水平较高。 (二)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新型飞蛾干式诱捕器。 (三)试验设置 5月20日,按照每 0.067hm2 田块放置1个二化
近年,卫辉市的葡萄栽培面积逐渐增大,生产效益不断提升,但生产中仍存在病害多发问题。相关工作人员根据生产观察,总结卫辉市葡萄园常见病害的发生症状、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供广大果农参考。 一、葡萄白腐病 (一)为害症状 葡萄白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常导致减产20%~30% ,给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原菌主要侵害葡萄果粒、新生枝条和叶片等部位。果粒染病后,先出现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扩
冬季设施番茄果实生理性病害中,空洞果、筋腐果和脐腐果最为常见。其发病主要由温度控制不当、光照不足及水肥运筹不科学等因素导致,相关部门需结合冬季气候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管理,给番茄营造健康的生长环境。 一、主要生理性病害 (一)空洞果 1.表现症状。空洞果是指番茄果皮与果肉胶状物之间形成空隙的生理性病害果实。与正常果实相比,其显著特征为果实表面呈棱状凸起,果形扁平不饱满,果皮与果肉分离明显
扶沟县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其土壤、气候条件十分适合花生生长,常年种植面积2万 hm2 左右。棉铃虫是世界性重大害虫,适生区域广,寄主多,繁殖能力强,且对多种农药产生较强抗药性,曾在扶沟县连续多年大发生,造成严重损失。近年,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棉铃虫成为花生田的重要害虫,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溴虫氟苯双酰胺是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持效性长等特点,主要用于防除绿叶蔬菜、多年生作物和谷物等
小麦是河南省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全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566.67万 hm2 ,总产量达350亿kg,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 28% ,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 56% ,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河南省作为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明确细化小麦单产提升技术路径和关键措施,促进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一、河南省小麦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1.面积连续9年稳定在5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农业种植模式,该模式根据不同类型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生态位差异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既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又提高了种植效益。相关工作人员详细阐述了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单产提升的关键技术。通过对这些技术的深入分析和实践指导,为种植户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以实现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高产稳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一)精选良种
推进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时代所需。“原阳大米”因其优良的品质而闻名,进一步挖掘优质水稻的增产潜力,实现优质水稻单产提升,对建设原阳农业强县显得尤为重要。水稻单产提升的关键是种植具有优质、高抗、高产等特性的品种,在原阳县选择综合性状好的水稻品种的同时,通过系统性的农艺科学配套措施,可使水稻单产提升 10‰ 一、科学育秧 (一)播种前准备 小麦收获后及时灭茬整地,旋耕耙平
河南省地处中原,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小麦生长,但要实现小麦的高产高效,需要综合运用科学的栽培技术。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栽培理念和技术不断涌现,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工作人员详细阐述了河南省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分析了当前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河南省小麦生产提供技术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玉米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手段。与传统玉米种植方式相比,机械化生产可降低劳动强度 30% ,节约生产成本 20%~25% ,提高单产10%~15% 。研究人员结合河南省玉米生产实际,系统研究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借助物联网技术,可实时精准监测作业深度与土壤
新乡贤文化是新乡贤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新乡贤文化对于新乡贤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学者赵德明指出:“培育新乡贤文化,就是要通过多种手段、方式宣传、展示、传播以乡土情怀和尚贤传统为核心的乡贤文化,让新乡贤发挥道德示范和价值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乡风,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乡贤、知乡贤、颂乡贤、当乡贤’的浓厚氛围。”学者刘社瑞认为:“新乡贤文化不光包含乡贤,还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常年小麦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 17% ,因此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对保障我国口粮安全至关重要。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 (113∘45′~115∘55′E, 30∘23′~32∘27′N) ,地跨我国气候分界线 (秦岭一淮河),地貌迥异,气候、土壤等条件呈现明显的过渡性地带特征,境内气候差异较大。南北方农业特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温暖湿润的以稻麦
近年,洛阳市孟津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紧扣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思路,锚定目标任务,强化统筹协调,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全面振兴,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上重实践、建新功,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两端发力抓实产业就业,群众收入持续增加 (一)坚持不懈做大“土特产”文章 洛阳市孟津区依托《孟津区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紧紧围绕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作出了“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指示,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也进行了统筹谋划和具体部署,构建了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1+N”政策体系。近年,漯河市在“三链同构、农食融合”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全市农业发展还有一些薄弱环节。 一、漯河市农业发展现状 漯河市地处河南省中南部,属暖湿性季风气候,耕地面积约18.18万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