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25年全省夏季秸秆禁烧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谢长伟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做好全域全时段秸秆禁烧,是坚决完成国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坚决完成省委、省政府大气污染防治硬指标的必要抓手。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秸秆禁烧管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严格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站位全局,坚持全域全时段
6月3日至4日,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张金龙到封丘县、滑县、巩义市等地调研“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参加在封丘县、巩义市举办的全省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并到滑县慈周寨镇李白社村看望慰问驻村工作队。 在巩义市河洛镇丰盛农场,张金龙查看小麦产量形成情况,并与种粮大户深入交谈,了解麦田前期管理、机收作业准备等情况。他指出,当前小麦已经成熟,要抢字当头,抓紧组织开展机收作业;市县农机部门要强化
一、国内外花生产业发展现状 (一)全球花生生产、供需、贸易情况 1. 全球花生生产情况。花生种植遍布全球,其中,亚洲、非洲、美洲三大洲的花生种植面积、产量占全球的99% 。主产国有印度、中国、尼日利亚、苏丹、塞内加尔、几内亚、缅甸、坦桑尼亚、尼日尔、乍得、美国、阿根廷、巴西等 20 多个国家。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2024 年全球花生种植面积 2 893.33 万 hm2 ,同比减少
随着农业和农村市场化、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资源动员理念、动员方式和动员程度的改变,资源配置效率将实现质的飞跃。县域经济的发展各地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坚持把县域治理“三起来”作为根本遵循,大力推进新发展格局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县域发展要素高效配置,赋予县(市)更多的经济管理权限,激发县域发展活力,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新发展格局下河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一)实现乡
近年,潢川县锚定“两个确保”,对标“十大战略”,围绕信阳市委“1335”工作布局,落实县委“12345”总体思路,坚持以“水城花乡、五彩潢川”为目标,以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乡村宜居宜业、群众富裕富足为抓手,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部署为主线,统筹开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
近年,安阳市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3年底,全市年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有1262个,占比约42.3%;年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有2369个,占比约79.5%。其中,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有97个,占比约3.3%;年收入在50万~100万元的村有120个,占比约4%。 然而,受市场经济
为深入了解汝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享受政策支持情况,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工作人员在汝州市农业农村局农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走访调研,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汝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 截至2024年,汝州市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个数为1940。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个,省级示
近年,淅川县农业农村局不断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力度,积极探索推行“ ⋅3+1⋅" 人才培育模式,即 3个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科技服务培训、农民中职中专教育培训) +1 个认证(技能人才认证),通过培训、培育与认证相结合的方式,带动更多农民转型成为新农人,持续不断地为乡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打造乡村振兴新效能 淅川县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新时代“三农”工作发展要求和乡村产业
“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是乡村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的必由路径。绿色食品建设与生态农业循环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核心路径,两者在理念与实践上高度协同,共同推动农业系统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质高效的方向转型。生态农业的发展,绿色食品事业的建设,对于绿色兴农、强农和保护环境都有显著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近年,安阳市在生态农业发展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效。自 2021 年以来,共建设 4 个
葡萄果实膨大期的管理至关重要,这个时段是获得优质高产葡萄的关键时期,需要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一、肥水管理 (一)科学施肥 果农在葡萄果实着色初期追施磷钾肥,能够增加叶片及果实营养,提高果实风味。施肥最好采取根施与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方式,根施可选择硫酸钾三元复合肥 ;叶面喷施可与防治病虫害同时进行,建议选用0.5%~1% 磷酸二氢钾溶液等,连喷 2~3 次,以提高叶片和果实的营养。果农在采收前
豇豆是河南省蔬菜主要品种之一,栽培模式以露地种植为主。露地豇豆生长中后期由于花果同期,叠加高温高湿环境,病虫害较易发生,防治难度大、农药残留风险高。为加快推进豇豆种植方式向绿色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转变,切实提高全省豇豆质量安全水平,特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健康栽培 (一)优选品种、轮作倒茬 露地豇豆种植应选择优质、高产、耐热、抗病虫能力强、商品性好的中、晚熟蔓生品种。宜选择 2 年内未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目前我国大力推广的先进农业技术,该技术具有灌水均匀度好、灌溉施肥效率高、人工成本低等特点,在小辣椒种植上应用广泛。漯河市在巩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集成了小辣椒直播水肥一体化的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可节约劳动力、提高作业效率和化肥利用率,为实现小辣椒稳产高产、促进农业绿色高质发展保驾护航。 一、选茬及整地 小辣椒喜温、喜水、喜肥,但忌旱怕涝,种植户应选择在土层深厚、水肥供应
芹菜是伞形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的环地中海温和湿润地区和北欧瑞典等地的沼泽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我国芹菜栽培始于汉朝,通过西域丝绸之路传播而来,我国各个菜区均有广泛栽培。芹菜幼嫩的叶柄、叶片均可食,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并有健脑、降压、清肠的保健功能。 一、品种类型 芹菜根据叶柄的形态及大小分为中国类型和欧洲类型,中国类型芹菜最大叶柄长度超过 100cm ;西芹从国外引进,叶柄有绿色和黄色
网纹蜜瓜栽培是商丘市睢县多个乡镇的设施农业主导产业,在睢县多采用春秋双茬栽培模式。睢县在设施大棚网纹蜜瓜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通过推广应用规范化建棚、土壤调理、选择优质品种、现代化育苗、肥水一体化、植株管理、预防为主的病虫草害综合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高标准化采收、打造知名品牌化销售的科学技术体系,达到了节约人工成本50%以上,节水40%~50%,减控化肥施用量50%~60%,减控化学农药施用量60%~
宝塔菜花,简称塔花,球形别致,外形美观,在驻马店市引进和推广已有 20 多年历史。一般 9 月上中旬设施栽培,翌年元旦、春节上市效益最好 ;产量为22500~30000kg⋅hm-2 ,地头价 12~15 元 ·kg-1 ,平均产值在 30 万元 ·hm-2 以上。 一、设施育苗 (一)育苗设施 种植户选择的育苗设施需要具有遮阳、避雨、防虫等功能,也可以通过订单直接采购商品苗。 (二)播种
小麦是河南省南召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 0.83 万 hm2 左右。南召县地处南阳盆地北缘,三面环山,以中山、低山、丘陵为主,农业生产基础薄弱,耕地少、质量差、地块破碎、土层浅薄,肥力较低,小麦产量在 4500kg⋅hm-2 左右。在有限的基础条件下,应优化和提高小麦种植管理技术,加强土壤肥力管理,实现土壤营养均衡,确保小麦高产稳产。相关部门深入分析区域内提高小麦产量的土肥管理技术
一、试验目的 按照全国农技中心要求,通过田间试验示范,验证新型土壤调理剂(新朝阳酸必调)在豫南地区小麦生产上的施用效果,探索其应用范围,为推广应用新型土壤调理剂、修复酸化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肥料 新型土壤调理剂( (CaO⩾25% , MgO⩾15% ),硫、磷等,由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这些物质主要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使其 pH
目前,实际农业生产中仍存在大量施用化肥等各种不科学、不合理现象。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耕地环境质量下降,降低了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对农业绿色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化,对保障农业高效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化肥减量目标, 农技科研人员将关注点集中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这一技术措施。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结合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建设工作开展了本次研究,旨在探究长期不同比
一、试验目的 项城市通过冬小麦五区丰缺施肥试验,深入探究土壤化肥施用与冬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精准确定在优质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过程中,氮、磷、钾三元素的合理施用量,从而为提高化肥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推动项城市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二、试验材料 (一)供试作物 本次试验选用的供试作物为适宜在本市种植的优质冬小麦品种存麦 11 号,播种量为 225kg⋅hm-2 ,苯醚 ·咯 ·噻虫拌
钾元素能够增强果树的抗病能力,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在果树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果树施用钾肥的意义 钾元素是果树必须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果农俗称其为“果肥”。植物体内的钾元素含量占其总干物质量的 0.2%~4.1% ,仅次于氮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钾元素参与60 种以上酶系统的活化、光合作用、同化产物的运输、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及蛋白质的合成。绝大多数果树对氮、磷、钾的
保护地蔬菜换茬定植后,若想快速度过缓苗期,实现高产、稳产目标,除合理施用大量元素肥料外,钙素肥料的施用和补充也较为关键。基于此, 本文介绍保护地蔬菜苗期钙肥补施技术,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一、钙素在蔬菜生长中的作用 钙素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 17 种营养元素之一,属于重要的中量营养元素。在植株生长过程中,钙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参与细胞壁生成,对根尖、茎尖生长点的细胞分裂具
近年,结合当地实际,在实施农业农村部水稻高产创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等农业项目过程中, 利用现有较为成熟的技术集成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绿色生产技术模式,通过大面积示范推广,在水稻生产上减肥、减药、提质、增效显著,为实现浉河区水稻生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一、 核心技术 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绿色生产技术模式的核心集成主要包括 “测土配方施肥 + 种植绿
正阳县耕地面积常年稳定在 14.8 万 hm2 ,粮食年产量高达 10 亿 kg,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正阳县的生猪养殖量近 500 万头,年产粪肥约 180 万 t,年产沼液肥约 500 万 t,形成了“地多肥多粮多”的独特格局,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正阳县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将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模式作为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先行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铁棍山药是河南省优势特色农业中一张亮丽的名片,具有药食两用的特点。焦作市是种植铁棍山药的道地产区,因连作障碍等问题,山药种植面积萎缩严重。铁棍山药在其他地区和省份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市场销售风险逐步增大。由于化肥、膨大剂等农业投入品在山药上的不合理施用,导致铁棍山药的药食品质有所下降,对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耕种具有较大影响。 零农药、零化肥施用生态种植技术,是指在铁棍山药整个生长季节不施用化肥和农
山药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其块茎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等功效,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药食同源食材。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山药种植方式存在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推广山药高质高产种植技术对于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种植户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一、选地整地 (一) 选地 山药是深根性作物,宜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层深度不低于
中药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医学价值。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是多种道地药材的主要产地。山药、金银花、地黄和白芷四种药材在濮阳市的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工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中药材病虫害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会导致药材产量下降,还会影响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健
艾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常用大宗中药材,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清热解毒、镇咳平喘等功效,主产于河南省、河北省、湖北省等地。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增强,艾灸保健备受青睐,艾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南阳市是医圣故里和艾产业重要发源地,也是全国最大的艾集散地和生产基地,被誉为“世界艾乡”。然而,艾产业长期存在大而不强、量大不优、品牌缺失等问题。相关部门立足南阳艾产业现状,分析其优劣势,找出发展症结,提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近年,郑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振兴的重要论述,坚定扛稳种业振兴政治责任,以做大做强种子企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种业强市,现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种子集散地和种子企业集散地,种业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也存在种业企业在国内竞争力不强、生物育种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品种转化率低等问题。2024 年 3 月 7―8 日,河南省政协组织相关部门深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过程中,休闲农业作为融合农业与旅游的新兴产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人们对高品质休闲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休闲农业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享受乡村生活的愿望,还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融合。在这一背景下,江苏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和创新驱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形成了具有地域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立足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一、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对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意义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把握住了乡村建设的规律,又充分满足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美丽家园的向往和期盼。因此,各地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对推进乡
洛阳市常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49.65 万 hm2 ,其中小麦和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2024 年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分别为 23.42 万 hm2 、19.04 万 hm2 ,约占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 85.5% 。近年,针对病虫草害发生种类多、局部程度重的态势,植保部门通过科学防控有效控制了病虫草为害,降低了产量损失。为进一步科学评估植保工作在粮食作物生产中的实际效能,洛阳市于2024 年组织开展
谷子是洛阳市重要的特色杂粮作物,目前全市种植面积已达 1.64 万 hm2 。近年,洛阳市谷田病虫害呈现逐年加重趋势。为保障谷子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相关部门需要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一、病虫害发生概况 洛阳市谷子种植面积 1.64 万 hm2 ,谷子病虫害发生累计面积在 2.4 万 hm2 以上。病虫害主要有谷瘟病、白发病、线虫病、纹枯病、红叶病、胡麻斑病、粒黑穗病、黏虫、蓟马、地下害
番茄潜叶蛾又名番茄麦蛾、番茄潜麦蛾、南美番茄潜叶蛾等,属鳞翅目麦蛾科,是一种毁灭性的世界性检疫入侵害虫,2023 年被列为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该害虫主要侵害茄科、豆科、十字花科等 11 科近 50 种作物,尤其喜食番茄,有“番茄杀手”之称。其幼虫以潜食叶肉为害,蛀食顶芽、嫩茎、花蕾、果实等部位,造成植株长势衰弱,果实畸形、腐烂、脱落,轻发田块可造成减产 20%~30% ,重发田可减产 80% ,
为探索淮阳区小麦病虫全程防控的可行性,相关工作人员根据方案要求,选用 23% 噻·丙·咯悬浮种衣剂、40% 丙硫菌唑 ·醚菌酯悬浮剂、 40% 丙硫菌唑 ·戊唑醇悬浮剂等产品,分别在小麦播种前期、拔节期、抽穗扬花期进行示范应用,调查防控增产效果,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示范区基本情况 示范区安排在淮阳区小麦高产区大连乡龚桥村祥泰家庭农场,土质淤土,肥力中等、均匀一致、排灌良好,上茬作物玉
唐河县地处南阳盆地东缘,地势较为平坦,土壤类型以黄棕壤、砂姜黑土、潮土为主,蓄水保肥性较好,非常适宜小麦生产,常年小麦播种面积在 14 万 hm2 以上。为科学评价植保工作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根据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工作安排,参照全国农技中心制定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办法》,唐河县 2024 年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小麦病虫草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小麦红蜘蛛是小麦春秋季常发生的虫害之一,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黄白色小斑点,随着为害加重,斑点逐渐增多并变为深红褐色,因此该虫害又被称为“火龙”“火蜘蛛”等。在豫南地区,小麦红蜘蛛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小麦、大麦、豌豆和杂草等。根据形态和习性差异,小麦红蜘蛛可分为麦圆红蜘蛛和麦长腿红蜘蛛。 一、为害症状 麦圆蜘蛛的卵呈圆形、麦粒状、黑褐色,体长不足1mm 、宽约 0.5mm ,初产时为暗红色,随后逐
南阳市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和食用油生产基地,花生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居河南省第一位。全市花生常年种植面积约 30 万 hm-2 ,平均单产 4500kg⋅hm-2 。花生作为典型的不耐连作作物,连作障碍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研究发现,花生荚果产量随连作年份的增加而逐年降低,最高可减产 50% 。 目前,国内外专家围绕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措施包括选育耐连作品种、施用配方肥、改变种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过去间作套种的升华和延续,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优化种植模式的创新举措,更是适应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效解决间作套种难以大规模机械化难题。虞城县地势平坦,气候适宜,耕地面积 9.2 万 hm2 ,常年玉米种植面积 6.67 万 hm2 ,大豆种植面积 2666.67hm2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产,进一步提升粮油产能提升,2022年以来,虞城县积极推广大豆
睢县作为全省粮食生产大县,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 万 km2 左右,但在生产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种植结构单一、气候灾害频发、玉米行情波动、管理技术缺乏等。玉米种植模式要科学合理,如采用滴灌、统防统治、大田托管等技术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滴灌的优势 (一)节水和节能 滴灌是通过管道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可减少水分蒸发和地表径流,保持土壤湿度均衡。 (二)增加产量 滴灌能
鹤壁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 14.4∘C 。玉米是鹤壁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为7.33 万 hm2. 。近年,极端天气逐渐增多,对夏玉米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阐述了气象灾害对鹤壁市夏玉米的影响及应对技术措施,为避免和减少生产损失提供技术支撑。 一、 气象灾害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 (一)洪涝 洪涝通常指长时间连
为落实大豆根瘤菌剂接种推广技术,实现大豆稳产增产、达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特安排该试验。 一、试验地点及基本情况 该试验设置在杞县付集镇王庄村,试验地面积为1667.5m2 。试验区域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土种为两合土。土壤养分含量 :有机质含量为 15.1g⋅kg-1. 、全氮 0.85g⋅kg-1. 、有效磷25.2mg⋅kg-1. 、速效钾 145mg⋅kg-1 。供
2024 年,驻马店市夏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部分玉米品种果穗苞叶发育异常,表现为“光肚穗”“超短裙”“包不严”,种植户普遍认为是品种造成的。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深入田间广泛调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应变管理技术措施。 一、症状表现 玉米果穗苞叶发育异常,表现苞叶短小,内层苞叶褶皱、破裂等发育不良现象,而雌穗的穗轴、小花、花丝、小花授粉和籽粒形成等基本正常。果穗苞叶发育不良程度不同,果穗表现为
小麦新品种九恒 369 是选育,以 137T//98-21B 杂交后代为母本、金麦 20 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年选育、品比鉴定,于 2017 年选育成功。九恒 369 的突出特点是分蘖力强、大穗大粒、抗病抗逆性好、高产稳产。2024 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得了认证,编号为豫审麦20242030 号。 一、选育目标 根据河南省冬小麦的生产发展与品种利用现状,确定以高产、稳产、大
西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耕地面积约7.6 万 hm2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4 万 hm2 。2022 年,全县粮食总产量96.7 万t,其中,夏粮产量52.08 万t,秋粮产量44.62 万t(玉米产量44.14 万t)。西平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县、河南省畜牧业大县,素有“豫南粮仓”之美称。近年,西平县充分调动了种植主体应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转变了农业生产
在现代畜牧业中,养殖场为了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降低饲料成本,合理使用尿素作为氮源补充剂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然而,尿素的使用需要谨慎操作,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反刍动物的健康和养殖场的生产效益。 一、尿素的作用原理 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存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然后利用氨和碳水化合物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当反刍动物采食含有尿素的饲料后,瘤胃中的微生物能够将尿素转化为可
牛(羊)瘤胃积食是影响牛(羊)健康与生产性能的常见疾病,不仅严重影响牛(羊)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可能导致瘤胃功能紊乱,影响身体健康。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牛(羊)瘤胃积食,已成为提升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保障动物福利的重要课题。 一、牛(羊)瘤胃积食的原因分析 (一)饲养管理不当 牛(羊)瘤胃积食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牛(羊)群的饲养管理工作不到位。倘若牛(羊)进食的物料没有经过铡断,
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诱发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猪感染后会对身体造成一系列的阻碍与冲击,严重影响生猪养殖业经济效益。因此,畜牧兽医从业者应结合猪气喘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全面梳理,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及预防策略,以保障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猪气喘病的临床表现与流行特征 (一)临床表现 猪气喘病按照临床病程发展情况分类,可将其分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等三种主要类别。猪急性气喘病多发于母猪孕期或幼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服务产业升级、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时代使命。开展职业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出我国需要的实践型人才,更是促进教育为乡村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涉农专业肩负着为乡村振兴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任务。然而,当前传统涉农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关键举措,旨在最大程限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从而实现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河南省人民政府先后印发《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 年)》《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实施意见》,来推进河南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浚县位于豫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具备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主要耕种小麦、玉米等粮食
近年,新野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性工程,全面推行“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全面提高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能力,为乡村振兴筑基、为粮食安全赋能、为共同富裕蓄势,锻造南阳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坚实支撑。自 2011 年以来,全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 5.55 万 hm2 ,占耕地总面积的 80% 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 98%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 95% ,粮食总产量
新野县地处南阳盆地中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总面积 7.67 万 hm2 ,历来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近年,新野县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产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自 2011 年以来,全县共建成 5.55 万 hm2 高标准农田,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等称号。为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改变“重建